消费|如何实现金融均等?贝多广:改革金融供给端、逐步消除“金融排斥”( 二 )


金融的生命力在于风险控制 。 通过金融科技创新 , 有可能形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交叉混合的十分复杂的经济体系 , 从而可能会形成甚至是掩盖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 加强监管也是应有之义 。
消费金融保障长尾客户的合理借款需求
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 消费金融行业的规模、格局是怎样的?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有何关系?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于推动金融普惠有何意义?
贝多广:截至2019年末 , 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 , 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 , 较上年增长30.5% 。 随着规模和质量的增长 , 消费金融行业的壮大 , 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消费模式 , 有力地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
与此同时 , 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贷款具有单笔额度小、审批快、服务灵活、期限短等优势 , 是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 截至2019年底 , 消费金融公司客户数为12727.92万人 , 较去年同期增长52.29% , 客户增长显著 。 消费金融客户体现出五大特征:一、低学历群体金融获得性得到有效提升;二、征信白户占一定比例 , 且还在逐步增长;三、年轻人是消费金融服务的主要客群;四、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不断上升;五、不断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
这些客户特征充分体现出 , 消费金融推动了普惠金融的落地 , 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 而是交集很大的两个不同的金融领域 , 各自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 都是金融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
问:2020年8月20日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修改后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 大幅度降低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 即“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 按照最新规定 , 即只有低于15.4%的民间借贷利率受司法保护 。 消费金融行业是否适用这一新规?
贝多广:最高法在这一司法解释中明确指出 , 金融机构贷款纠纷不适用这一新规 。 因此 , 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 , 其贷款利率是不应适用民间借贷保护利率上限标准的 。 比如信用卡的贷款年利率是18% , 高于15.4%的民间借贷保护利率 , 如果金融借贷纠纷适用这一新规 , 那么 , 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利率也将不受保护 , 这与现行金融法规是不一致的 , 也非政策出台的本意 。
问:在人们的理解中 , 15.4%的利率并不低 , 但在消费金融行业看来 , 其贷款纠纷如果按照这一利率来执行 , 足以带来灭顶之灾 ,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贝多广:根据我国相关法规 , 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和发行ABS , 那么 , 其资金成本是较高的 , 能达到7—8% , 加上风控成本、管理成本 , 其资金成本总共在20%—24%之间 , 因此15.4%的保护利率已经低于这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成本线 。 当然 , 降低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减负是全社会的共识 , 这也是最高法出台这一新规的出发点 。 但是 , 从我国的金融供给来看 , 部分风险相对较高的长尾客户的金融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 , 这部分需求是真实的 , 其中很多需求的还款意愿是比较强烈的 , 还款途径也是合理的 。 消费金融公司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尾客户的借款需求 , 尽管其借款成本较高 , 但是首先满足了长尾客户的借贷需求 , 从金融要素上为长尾客户提供了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机会 , 这是金融均等的重要体现 。
【消费|如何实现金融均等?贝多广:改革金融供给端、逐步消除“金融排斥”】从世界经济来看 , 在孟加拉等国 , 也出现了类似的消费金融成功案例 。 对部分群体而言 , 普惠金融的普及性要重于优惠性 。 整体看 , 我国普惠金融的格局 , 呈现出普就是惠、普中有惠、先普后惠的阶段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