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美国飞虎队员有多爱中国?祖孙三代定居于此,孙女更表示:根在这


美国|美国飞虎队员有多爱中国?祖孙三代定居于此,孙女更表示:根在这
文章图片
美国|美国飞虎队员有多爱中国?祖孙三代定居于此,孙女更表示:根在这
文章图片
美国|美国飞虎队员有多爱中国?祖孙三代定居于此,孙女更表示:根在这
文章图片
美国|美国飞虎队员有多爱中国?祖孙三代定居于此,孙女更表示:根在这
文章图片
美国|美国飞虎队员有多爱中国?祖孙三代定居于此,孙女更表示:根在这
文章图片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 想要获得中国的绿卡 , 要比获得美国的绿卡要难得多 。 然而 , 曾经的央视主持人穆爱华一家 , 却获得了中国的绿卡 , 而她还称:那里是我的第一故乡 , 我的根在中国 。
这是为什么呢?在深入了解后 , 就能发现中国人总是善待和感激那些雪中送炭的人 。
开始战乱时的中国 , 祖孙三代与中国人的缘分当年在我国经济很贫穷的时候 , 却有许多真正热爱中国的“老外” , 愿意真正地投入自己的生命和热情 , 来和中国人一起与侵略者、反动派战斗 , 一起建设美好的未来 。
他们有的人热爱中国人顽强斗争精神 , 有的人醉心于中国的文化 , 有的人喜爱中国人温情的社会关系 。 这样和中国人一起度过了苦难、一起建设着国家、情感能够共鸣的人 , 才会真正地被中国人当成自己人 。
一位中文名叫穆蔼仁的美国人 , 就是这样一个人 。 他在中国人抗日战争中 , 加入了飞虎队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 。 在抗战胜利之后几次返回中国从事教育工作 。
直到2004年 , 八十多岁的穆霭仁还在福建省的武夷学院做了一年的志愿者 , 给学生上课 。 直到严重的心脏病发作 , 才不得不去美国治疗 。 到了去世的当天 , 穆霭仁手中还攥着来自武夷学院的学生发来的贺卡 。
而穆霭仁的儿子穆彼得出生在中国 , 后来在美国长大 。 因为父亲从小的影响 , 他对中国十分向往 , 直到1988年有了机会到中国参加工作 , 才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来到中国 。 本来只准备待个两三年 , 最多是五六年 , 没想到最终竟然在中国定居了 。
穆霭仁的孙女穆爱华自9岁时随父亲来到中国 , 除了大学是在美国读的 , 之后的时间大多待在中国 。 穆爱华靠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了解 , 甚至在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 。
而这一切都要从一名美国人来华执教的故事讲起 。
来华执教与独立的思想穆霭仁的一家其实姓麦金尼斯 , 他的英文名是Donald MacInnis , 他在1940年 , 作为福州英华中学的老师 , 第一次来到了中国 。
穆霭仁之所以产生到中国教书的想法 , 是因为当时的英华中学校长陈芝美在美国的宣传 。 1940年的5月 , 陈芝美在美国宣传抗战、募集资金的同时 , 也为了英华的教育事业募捐 , 并邀请有意愿的美国人到英华去任教 。
19岁的穆霭仁此时还在美国加州大学念书 , 受到了陈芝美影响 , 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 。 但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 , 外国人想要来中国十分困难 。 于是穆霭仁先是到了日本 , 再搭上一艘声称是去港的船 。 因为船长知道这条船上大多数人实际上是要去中国内地的 ,所以在福建宁德霞浦 , 这艘船停靠了下来 。
到了这里 , 因为长时间的旅途造成身体十分虚弱 , 加上水土不服 , 穆霭仁病得很严重 。 幸亏得到了英华中学的校友丁汉波的帮助 , 这才转危为安 。 之后才一边恢复身体 , 一边赶往英华中学 。
好不容易赶到英华中学 , 才刚刚过去了三天 , 就遇到日本空军的空袭 , 英华中学的学生当时就有六个人失去生命 。
才在中国呆了短短的时间 , 穆霭仁就已经看到了这个国家老百姓的贫弱、善良还有顽强与不屈 。 他深深地被中国人的精神所感动 , 也看到了中国人所遭遇到的悲惨境遇 。 穆霭仁觉得自己应该去尽自己的一份力 , 去做些什么 。 他在授课之余 , 还担任了英语墙报的顾问 , 组建了一个讨论时局的社团 ,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 也激发了他们的抗日爱国的热情 。
虽然穆霭仁在英华的教学经历只有一年 , 但师生双方都因此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 1941年6月 。 当穆霭仁要走时 , 他的学生们送给他一个卷轴 , 里面写满了学生的名字 , 意思是大家一定会记住他 。 而穆霭仁也承诺 , 他也一定会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