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你心中有“靶”吗?


实习|你心中有“靶”吗?
文章插图
“有目标的行动力 。 ”前两天在一家公司的招聘启事上看到这个被放在首位的选人标准时 , 心里忽然一震 。 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日积月累未察觉的隐晦渐悟会在某一刻因为某个契机而突然成为明朗的顿悟 。
长久以来 , 我都觉得自己做事不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 , 我强调事情的过程 , 注重自己在其中得到的感受 , 我认可“功不唐捐”的理念——认为所有的事都不会白做 , 只是收获是在这个层面 , 还是那个层面而已 。 甚至心里还有点未宣之于口的清高和骄傲 , 自认为和那些为一点蝇头小利庸碌奔波的“俗人”不同 , 感受和经历才是最宝贵的 , 这说明我有大格局、大视野 , 能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
屁咧 ,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和想法多么蠢不可言 。 当我对别人说我做事目标性不强时 , 我可能是隐隐在标榜自己的慵懒和云淡风清 。
首先 , 我混淆了两个概念——“目标性”和“目的性” 。 一字之差 , 在我们的日常语境中却有着耐人寻味的不同 。 看似都是中性词 , 但“目的性”却总多多少少带点不可明示人的贬义色彩 。 似乎你说一个人目的性强 , 就是在指他另有所图、功利心重 。 而我们所说的目标性更多是指一个人有计划 , 对自己做的事将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反馈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 。
我就是因为一开始把这两个概念以及背后的通常褒贬意傻傻混淆在一起 , 才会生出一些只会让自己吃实亏的狗屁优越感 。 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目的性不强 , 故意潜意识里模糊自己的目标性 。 久而久之 , 我真的成了一个心中无“靶”的人 。
举一个亲身经历的真实例子 。 研二的时候 , 我开始尝试实习 。 当时有两个选择 , 一个是电视台(在天津) , 一个是新出头的爆款公众号(在北京) 。 我最后选择了后者 。 当时我没有任何计划与目标 , 只抱着走出校园去体验一把的态度 。
实习了三个月 , 得出了当时公众号来钱是挺快的结论 。 一个星期接一个广告写一篇软文几万块钱就到手了 , 当然是到老板的手 , 不是我的 。 我当时拿着少得可怜的实习工资 , (实习工资是自己谈的 , 我不知道应该要多少 , 就要了自己当时在北京的生活成本 , 事实证明我完全可以要2倍的)老板对我还颇为欣赏 , 三个月实习期过后 , 希望我能继续做下去 , 拿正式员工的钱 。 可我觉得体验够了 , 就溜了 。 我走的时候是12月 , 没等到发完年终奖 , 不是因为烦到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 而是当时的我傻到压根儿不知道年终奖是怎么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