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gway|九号公司多项第一登陆科创板研发布局多产品平台战略( 二 )


回顾当时的过程 , 九号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野分析当时行业表示 , 国内平衡车技术和产业链已基本成熟 ,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这个战场 , 迅速将价格拉低到 Segway 几分之一 , 通过低价平衡车开始打入美国市场 。
面对来自外界的价格冲击 , Segway 对中国多家平衡车厂商提出诉讼 , 状告后者侵犯多项专利设计 。 诸多国内平衡车企业在专利大棒打压下撤出海外市场 , 而九号公司选择了“收购”这条“Go Big or Go Home”的道路 。
当时王野与九号公司董事长兼 CEO 高禄峰亲赴美国 Segway 总部 , 阐述双方差异化优势——前者在消费市场发展良好 , 后者在警用及安防等B 端领域口碑优异 。 最终Segway出乎意料地给出可洽谈收购事宜的答复 。
抛开Segway自身存在的问题 , 为完成收购 , 九号公司在A轮融资时引入小米、红杉、顺为和华山资本8000万美元融资 , 获得资本的强力支持 。
将Segway 纳入到体系之内后 , 九号公司彻底打开国际市场 , 同时从一家中国公司变成一家全球公司 , 坐拥Segway旗下400多项发明专利及全球品牌和渠道 , 成为全球最大的平衡车企业 。
逐渐步入正轨的九号公司持续投入研发 , 其设计新品Ninebot miniPRO 在欧美自有渠道销售火爆 , 2016 年亚马逊 Prime Day 美国地区当天售出超过 7000 台 。 在平衡车领域坐到冠军位置后 , 九号公司将团队重心转移至电动滑板车 。 王野称 , 公司要做创新的短途移动能力公司 , 把视野放到提供创新、便捷、安全的短途代步工具和短途运载能力 。
蓄力技术研发
九号公司在技术研发投入以及细分赛道的选择上 , 折射出创始团队对未来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 。
2015 年末 , 九号公司将核心研发力量分配到两条新产品线的研发上——电动单车 E-bike与电动滑板车 , 同时将产品推广到消费市场 。 2016-2017 年 , 九号公司先后推出米家电动滑板车和九号电动滑板车两个新品系列 , 分别属于小米定制款与自营品牌 。
2018 年前后 , 以 Lime、Bird 为代表的创业公司在美国掀起共享电动滑板车大战 , 将行业热度带到更高层次 。 逐渐具备智慧移动能力的九号公司并未局限于狭小市场 , 王野认为九号团队的基因在于技术和研发 , 而非运营;与其做 Uber , 不如做短途出行领域的 Waymo 。
通过上市将粮仓弹夹蓄满的九号公司未来将持续在技术研发等领域加大投入 , 通过产品智能化、服务化、数据化“铁三角”实现企业高速增长 , 稳健运营 。 李剑威表示 , 首家发行CDR更多是技术问题 , 意味着拿了美元投资的境外注册公司可以更直接登陆资本市场 , 不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重组过程 。 对于很多创新公司在国内上市是一个很好的便利条件 , 九号公司也给所有的VIE结构的创新的公司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 九号公司走向资本市场有助于其进行新品类扩展 , 它已经从平衡车、滑板车 , 拓展到智能电动摩托车 , 未来全地形车、配送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空间都将更大 。
值得一提的是 , 九号公司2016年就已开始在机器人领域布局 , 技术积累深厚 , 先发优势明显 。 在谈到智能机器人方面的优势时 , 高禄峰表示 , “机器人是一个需要逐渐去通过技术解决 , 然后通过跑数据 , 通过应用反馈数据的快速迭代的行业 。 所以我们最近几年 , 在聚焦比较领先的 , 如视觉导航 , 包括激光雷达融合技术的同时 , 也在让我们的机器人实际落地能力更具有商业价值 。 我们花这么多年的时间挖护城河 , 就是在技术上建立先入者身位卡 , 再厚积薄发 。 ”
截至目前 , 九号公司在相关领域拥有或申请中的国内外专利达 1,000 余项 , 其中机器人领域已布局200余项专利 。 截至 2019 年末 , 公司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等核心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并与Voi、Lyft Scooter(Lyft)、Uber Scooter(Uber)、Spin(Skinny)和 Grin(Encosta)等国内外出行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