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的喜鹊|穿越11年的数学长跑:寻找那颗最完美的“鹅卵石”

穿越11年的数学长跑:寻找那颗最完美的“鹅卵石”
中科大两位教授证实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前后
枝头的喜鹊|穿越11年的数学长跑:寻找那颗最完美的“鹅卵石”
文章图片
王兵教授解释“哈密尔顿—田”猜想的大致原理 。 采访人员陈诺摄
“闻名学者弗里曼·戴森说 , 有些数学家是鸟 , 有些是田鸡 。 飞鸟可以俯瞰延伸至遥远地平线的数学前景 , 田鸡则乐于深入探讨特定题目的细节 。 至于我们 , 就像是池塘边碰劲发现锦绣花朵的田鸡 。 ”
近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秀雄、王兵取得重大突破 , 证实了“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 面对如潮赞誉 , 他们这样说 。
能完全看懂的“不到10人”
陈秀雄、王兵的论文 , 发表于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微分几何学杂志》 。
学术界有人说 , 这篇长达123页的论文 , 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估计“不到10人” 。 “确认过眼神 , 我是看不懂的人 。 ”网友的立场真实而可爱 。 有科普作家说 , “这是最难进行的一次科普 。 ”
那么 , 他们到底证实了什么?
“我们在沙滩上看到的鹅卵石大多是圆润的 , 它一开始可能有棱有角 , 但跟着时空流转、潮起潮落 , 外形会越来越接近完美、尺度 。 然而即便再完美的演化 , 鹅卵石也可能包含一些异变之处 , 几何上称为‘奇点’ 。 简朴来说 , ‘哈密尔顿—田猜想’即预测大多数地方都是完美的 , 而‘奇点’的大小是可控的 , 被限制在一个低维空间 。 ”陈秀雄说 , 他和王兵 , 就是在数学上严格证实了这个猜想 , 并以此为基础证实了分析领域的“偏零阶估计猜想” 。
数学猜想 , 是关于某个天然现象或理论的预测、假设 , 假如被数学方法证实为准确的 , 就成为定理;证实为错误的则抛弃 。
“提出猜想——证实或证伪 , 再提出猜想——再证实或证伪……日日新 , 又日新 , 这就是数学发展的路径 。 ”王兵说 , “这也是人类对天然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 。 ”
微分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几何的学问 , 在这个领域 , 泛起过欧拉、高斯、黎曼等伟大的名字 。 大到宇宙膨胀 , 小到热胀冷缩 , 诸多天然现象都可以归结到空间演化 。 “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 , 属于数学界的核心猜想 。
“鹅卵石会越变越完美 , 几何结构会变成一个期待的外形 。 我们把天然现象用数学工具做了证实 。 ”陈秀雄说 。
可能100年后才有用
“这两个猜想有什么用?”在一些网站上 , 这是个热点话题 。 有学术界网友以为 , 应该更长远地看待这个题目 , 现在前沿的数学成果 , “可能100年后才有用” 。
“跟随自己的内心 , 好奇心驱动我们的研究 。 ”陈秀雄说 , 基础研究一般不直接着眼于应用 , 但社会发展证实了基础研究的作用 。
微分几何学起源于17世纪 , 对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等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 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等都依靠微分几何作为数学基础 。
对人工智能、机器人、VR(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 , 微分几何同样不可或缺 。 好比片子、游戏殊效依赖计算机图形学 , 微分几何学就是其基础 。
“人工智能是对真实世界的有效迫临 。 好比自动驾驶技术 , 可以把前20年所有的车祸信息都录入数据库 , 但世界是向前发展的 , 如何应对并避开新情况下的车祸?”陈秀雄说 , 这个题目或许可以用微分几何的思惟解决 , 对未来可能泛起的车祸进行“猜想” , 从而提前规避 。
在黑屋子里“找门”
研究猜想用了5年 , 论文篇幅长达123页 , 发表出来又花了6年……比拟猜想本身 , 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同样引人遐思 。
11年前 , 当27岁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王兵提出主攻“哈密尔顿—田猜想”时 , 他的导师陈秀雄吃了一惊 。 3年的博士后 , 做出科研成果才能申请正式教职 。 但以这个猜想的难度 , 3年几无可能 , 甚至可能会被“卡住”“迷失” , 毁掉学术生活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