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集采平均降价超90% 价格质量如何平衡引发关注( 二 )


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流通环节水分最多
冠脉支架价格为何能如此“断崖式下降”?接受《法治日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 , 因为原来的价格“水分”太大 。 有人形容高值医用耗材里的价格“水分”就像水盆里的毛巾 , “拎起来就淋水 , 根本不用挤” 。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随机采访公众发现 , 人们对医疗器械这个名词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 , 但他们认为医疗器械和药品一样不可或缺 。
正是由于认知度不高 , 所以人们往往对器械贵没什么概念 。 而在医改尚未启航、医疗体系尚不健全的年代 , 器械要价之高 , 相比于药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
近年来 , 相继曝光的一些医疗领域腐败案件 , 揭示出一条流通环节“黑色利益链”——从厂家、中间流通商到相关医生 , 都有可能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 比如 , 有医院某科室按照国内耗材30%、进口耗材25%、关节脊柱类耗材20%、创伤类耗材30%的比例 , 多次账外非法收受供货商回扣 , 这些“水分”最终都由患者与医保基金来买单 。
以冠脉支架为例 , 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 小巧而精细的冠脉支架 , 是这一手术中最为关键的耗材 。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 , 就是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血管 , 将动脉壁撑开 , 使血流恢复通畅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 ,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从2009年到2019年 , 中国冠心病(PCI)手术量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100万例 , 年增长速度为10%至20% 。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霍勇曾公开一组数据:2018年 , 中国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总病例数已达915256例 , 比2017年增加近16万例 , 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5.03% 。 随着冠心病介入例数的飞速增长 , 人们对冠脉支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国产支架价格约为8000元至12000元;进口支架价格约为18000元至20000元 。
虽然近年来支架手术可以部分报销 , 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费用依然较高 。
多位心血管病专家告诉《法治日报》采访人员 , 目前国产支架的生产工艺完全比得上进口支架 , 因此绝大部分医生都会建议患者使用国产的 , 除非患者需要的支架型号特殊或患者要求 , 医生才会使用进口支架 。
“这次国家医保部门的集中采购 , 之所以选择冠脉支架先‘开刀’ ,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冠脉支架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 且属于‘水分’比较大的一类高值耗材 。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据了解 , 冠脉支架的成本并不高 , 在医疗机构动辄万元以上的价格 , 大部分“水分”都集中在流通环节 。
钟东波曾对媒体称:“虽然冠脉支架价格均价1.3万元 , 但实际上打包给代理商的价格也就在2000多元 , 中间那部分完全是流通费用 。 现在我们大量直采生产企业 , 有明确的使用预期 , 药械公司就可以不用去做推广 。 这个钱省下来 , 企业公平合理的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 而且比一般产业可能还要高 。 ”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也解释说:“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现象比较普遍 , 医疗器械用量小 , 且是市场定价 , 所以更多还是流通领域的问题 。 医疗器械的供需之间是单向的 , 不存在市场选择问题 。 因为医疗器械进入医院后 , 医院给病人做手术时需要使用器材 , 一般医院有一两个厂家的器械就了不起了 。 ”
“厂家生产出某种医疗器械 , 经过中间商批发 , 最后进入医院 。 所以在中间环节 , 可以限制医院的加成价格 , 但其他中间环节基本无法限制 。 并且现在中间环节较多 , 每一环节都在加价 , 很多厂家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营销 , 所以价格就上去了 , 进而形成一种价格居高不下的现象 。 ”刘鑫说 。
创新产品缩小差距
国产替代挤掉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