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高中毕业创始人,如何做出600亿上市公司?


卫龙|高中毕业创始人,如何做出600亿上市公司?

近日 , 号称“辣条第一股”的卫龙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 , 这意味着年底前卫龙或完成港股上市 。
这款伴随了无数人童年的“国民零食”品牌 , 不仅在90后群体中拥有超高的人气 , 在资本市场也受到了高度认可和期待 。
今年5月 , 卫龙完成成立20余年以来第一次、也是IPO前最后一次融资 , 融资规模达5.49亿美元 , 本轮投资由CPE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 , 红杉资本、腾讯、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 。 年营收高达41亿元 , 毛利率达到38% , 上市后卫龙市值或超600亿元 。
看似不起眼的小辣条 , 究竟是如何撑起百亿市场的?
01
从湖南县城走出来的“国民零食”
市场上有一个说法 , 全国将近1000家辣条企业 , 90%都是湖南平江人创办 , 这其中也包括卫龙 。
在平江这个小县城里 , 家家户户都会做酱干 , 在清朝康熙年间 , 平江酱干还曾被列为宫廷贡品 。 卖酱干成为平江人养家糊口的基本出路 , 出生于1978年的刘卫平 , 从小就跟着母亲习得了做酱干的手艺 , 从大豆筛选、浸泡、磨浆、滤浆 , 到最后的卤制 , 他对酱干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轻车熟路 。
然而 , 一场洪灾彻底改变了刘卫平的人生轨迹 。 1998年湖南洪水 , 农作物损失惨重 , 生产酱干的原材料大豆从7毛一斤涨到了1块5 。 为了降低成本 , 当地酱干作坊的老师傅尝试用小麦代替大豆 , 却意外做出了与酱干味道、口感都很接近且价格便宜的替代品——辣条 。
不过 , 辣条的原食材为小麦 , 而小麦的主产区在信阳、郑州、驻马店等中原地区 , 在平江县并不常见 。 于是 , 1999年 , 年仅21岁的刘卫平带着弟弟刘福平和辣条配方 , 来到了600公里以外的河南漯河 。
高中文凭的他 , 揣着打工3年来的积蓄 , 开了一间辣条作坊 。 凭着独家配方和传统手艺 , 刘卫平家制作的麻辣食品 , 在当地售卖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 但刘卫平并不满足于现状 , 总想着能做得再好一些 。
2001年 , 刘卫平创办平平食品加工厂 。 相比于很多小打小闹的竞争者 , 刘卫平的野心很大 , 希望有更大的工厂规模、更高的知名度 , 在行业里建立自身地位 。
2003年 , 刘卫平注册“卫龙Weilong”商标 。 据传 , 是刘卫平特别喜欢成龙 , 便把自己名字中的“卫”和成龙的“龙”一拍即合 , 卫龙辣条由此诞生 。
2004年 , 有了独立品牌的卫龙开始疯狂营销 。 颇有生意头脑的刘卫平 , 创业初期雇佣大量农民搞地推 , 把卫龙海报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 , 到学校和社区的旁边小卖部都贴了个遍 。 此外 , 卫龙还担纲起辣条推广员重任 , 举办辣条健康常识讲座;改良辣条包装和尺寸 , 为了能让小学生把辣条藏口袋里 , 甚至推出卫龙mini版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几年时间 , 卫龙食品就在漯河、驻马店、周口等地建立了多家工厂和基地生产休闲食品 , 员工接近2000人 。
然而 , 行业初期由于缺乏生产监管和经营规范 , 小作坊厂家众多 , 非法添加等生产丑闻和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 再加上低价定位和劣质包装 , 辣条一度被认为是国民心中的“垃圾食品” 。 2005年 , 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平江县一家面筋厂 , 食品中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俗称霉克星) , 一时间辣条生产厂商成为众矢之的 。
在后来一波严过一波的食品安全整治中 , 辣条行业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监管标准逐渐形成 , 辣条行业也从最鼎盛时的2000多家企业 , 最后只剩下零星的500多家 。 而卫龙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迎难而上 , 押上全公司的现金流 , 大规模扩张 , 从欧洲购买生产线 , 实现自动化生产 , 开始品牌化运营 。 此外 ,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健康问题 , 卫龙还在内部建立起产品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 并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 , 聘请了一批拥有专业团队的质检机构 。
2010年左右 , 随着规模扩大 , 卫龙的高管团队也逐渐定型 , 刘卫平、刘福平兄弟成为卫龙旗下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
02
花式营销带来品牌“出圈”
选择在行业至暗时刻直面质疑、逆流而上 , 搭建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把控体系 , 确实为卫龙后来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但真正让卫龙拔高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 , 得益于其后续一系列的破圈营销 。
最开始 , 卫龙和是其他食品企业一样 , 热衷于当红明星的代言 。 2010年 , 卫龙联手明星赵薇 , 推出“卫龙”经典系列;2012年 , 杨幂加盟代言“亲嘴烧”“亲嘴豆干”等系列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