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我在跨境电商做投放,毕业5年已花1亿美金预算|36氪新风向( 二 )


所以 , 成熟投手们需要依据经验和市场洞察 , 通过调整每日的投放配比量 , 尽可能将成本压低 。 当然 , 也有崩盘时刻 。
比如客户投放预算是10美元 , 可能投手在白天分批次买入 , 把均价控制在了8美元 。 但夜里流量的突然变动可能会导致价格暴涨至20美元 , 由于广告账户是自动扣款 , 那这个投手可能一下就会亏几万美金 。
【meta|我在跨境电商做投放,毕业5年已花1亿美金预算|36氪新风向】也就是因为这些逻辑 , 投手们需要像“股票操作员”一样 , 在漫天涨跌数据里找到自己掘金的商机 。 谁嗅觉越好 , 就赚得越多 。
据喜宝透露 , 她有超1000万美金的投放经验 。 “在这个行业你永远不会知道其他投手赚了多少钱 , 所以大家一般会说自己投放过的预算来告诉你他的经验值 。 ”喜宝告诉36氪 。 毕竟这在她看来是没必要公开的事 , 也或许是每个投手的能力和信息差差异所在 。
以一款太阳镜为例 , 国内成本10元 , 在过去 , 只要通投(不定位人群)就能吸引下单 , 最后在美国卖到9.9美金 。 这些购买群体包括司机、情侣、时尚业等 。
而现在 , 由于入手的人多了 , 要求投手抓取用户越来越精准 。 也正是如此 , 投手之间很少交流真实收入和方法论 , 只会告诉你花过多少预算 。
对于投手来说 , 一方面要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 另一方面也要能预测出下一个爆品 。 阿发曾是5个爆品站负责人 , 每个站点平均每月能为他当时的公司带来100万美元收入 , 特殊的时间段可以超过200万美元左右 。
爆品站的打法基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 , 时至今日仍是不少跨境电商大卖的主要策略 。
在他看来 , 当时做对的一件事就是 , 成功搭建了一套从选品、流量测试到最终销售的SOP 。
爆品站第一要义就是快 , 追热度要快 , 发掘潜力要快 , 找到正确投放路径也要快 。 因为投放圈几乎没有秘密 , 当一个独立站发现爆款秘诀 , 千万个竞争对手就会马上跟进 , 用同样投放策略 , 卖同样的产品 。 这时候流量就变贵了 , 供应链跟着吃紧 , 爆款沦为利润微薄的纯引流产品 。
持续运转一个爆品站也是不容易的 。 这背后需要投放、运营、技术配合紧密 。 一个产品爆了紧接着就会是网站流量的暴增 , 如果网站崩了 , 投放得马上叫停 , 不然投放费用就空转 , 用户通过广告过来购物发现网站没有了也有投诉风险 。
另一边客服需要不停回复邮件询问 , 增强用户信任度 。 当然 , 最累的就是物流 。 比如在黑五这样的重要时刻 , 全球的商家都会增加投放预算 , 流量也贵几倍 , 带来的订单也更多 , 如何平衡始终考验企业自己库存管理能力 。
流量变贵叠加天花板的到来 “流量明显变贵了 , 2015-2016年 , 我们购买一个邮箱线索的价格不到2美金 , 有时候甚至只有几美分 。 现在至少3-5美金 , 5美金还换不来一个转化 。 ”一科技类跨境电商公司营销负责人娜娜告诉36氪 。
和国内不同的是 , 科技类商品在海外上线前一般会在众筹网站上预热测试 , 如果有用户感兴趣就会留下邮箱 , 这也成为种子用户的客户线索 , 这是曾常用销售策略 。
但到了如今 , 随着更多中国卖家的加入 , 在娜娜眼中现在有些众筹网站简直有了出海团购平台的味道 , 流量内卷已不可避免 。
这甚至催生了一门成熟的生意 , 即众筹平台专门在国内设立办公室与国内卖家进行“买量类”合作 。
除了“官方给量”变成流量内卷外 , 刷单也不可避免 。 “没办法 , 大家都刷 , 你不刷你的产品就不容易被看见 。 那些真的有创意产品 , 没有投放预算就没有流量 , 根本玩不起 。 ”娜娜感叹道 。
此外 , 据她透露 , 国内也有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换马甲方式把产品放到众筹网站上进行销售 。 “对于它们来说 , 只要ROI大于2 , 预算可以是无上限的 。 只要疯狂砸钱 , 最后的ROI甚至可以到3倍 。 ”
在这样的状况下 , 不少需要在同类平台上预热的跨境电商卖家也只能增加预算 。 “我们自己的预算也跟着到了500万元左右 , 这感觉像参加了一次国内的‘双十一’ 。 ”娜娜告诉36氪 。
喜宝补充认为 , 过去投放费用只占商品价格的 1/4或1/5 , 但现在要占到1/2了 。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部分卖家走向更极端销售方式 , 一部分卖家开始找寻新的流量洼地比如东南亚 , 剩下的卖家则选择转型走品牌道路 。
铺货转品牌路线 , 俨然已成为业内共识 , 但真正行动的依然不太多 。 出海SCRM公司蜂巢创始人江淼表示:“目前的跨境电商行业还在混沌期 , 有一部分人可能还用过去的手段进行销售 , 比如货不对板 , 不发货 。 这肯定不会长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