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90后作家”这个物种是不存在的( 三 )


获奖之后 , 郑在欢认识了在这次活动中同样获奖的青年作家魏思孝 。 后者给他推荐了很多严肃作家的作品 。 有大概四年 , 他全职在家读书、写作 。 这四年 , 像是他对于文学的一次自我教育 。 每天待在家里 , 看海明威、鲁尔福等作家的作品 , 也找电影来看 。 交流的人只有女朋友 。
辞职第三年左右 , 他在70后作家阿丁创办的一个文学平台上 , 写作一篇名为《红星》的小说 , 故事原型是他家乡村子的一个傻子 。 之后两个月 , 他几乎以一天一篇的速度 , 用幽默的笔调 , 写完了家乡的往事 , 最终集结为他出版的处女作《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
2019年 , 《中华文学选刊》杂志曾组织了一次针对35岁以下青年作家的问卷调查 , 调查几乎囊括了所有在各级文学期刊发表过作品的青年作家 , 其中90后作家65人 , 最年轻的生于1997年 , 这是当下已知的浮出水面的全部90后作家 。 这些年轻作家中超过70%的作者已出版了个人作品集 。 据不完全统计 , 有超过50%的作者曾获得各类纯文学奖项 。 其中也纳入了部分出版过畅销图书的作者、类型文学领域代表作家与活跃于豆瓣、“One·一个”及各种网络文学社群的写作者 。 “90后作家差异性还是挺大的 。 ”该刊主编徐晨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暂时还未浮现出能代表一代人的指标性作家与群体 , 或是被普遍遵循的写作主张 。 ”
此外 , 根据问卷结果 , 徐晨亮分析出青年作家的经典阅读谱系:鲁迅为代表的现代经典作家 , 余华为代表的“先锋文学”作家 , 马尔克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福克纳等西方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经典作家 , 构成这套文学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 。
相比前几代作家 , 90后作家的阅读谱系 , 养分来源更加丰富 。 除了经典 , 青年作家还受到类型文学、同时代外国作家或是文学史主流叙述之外边缘作家 , 以及影视、动漫、游戏的影响 。
没有标签的一代
李唐真正开始写作小说是在大学时代 。 是卡夫卡的作品促成了他开始写小说的念头 。 “卡夫卡改变了我对小说整个的观感 , 他让我看到一种特别自由的写作状态 。 你不一定用故事撑起一部小说 , 可以用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思想来构建小说 。 ”李唐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
与郑在欢、郭沛文的小说中有现实世界的印记不同 , 李唐的小说创作会剥离人物的民族、国家、习俗等社会性维度 , 只留下精神性的部分 。 “我不太喜欢去复述一些生活的东西 , 我喜欢写的是一些在缝隙之间的东西 , 就是你突然意识到你习以为常的生活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 , 这种时刻是我比较迷恋的 。 ”李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李唐算是比较早在文学期刊发表小说的90后作家 。 读高中时 , 他通过诗歌BBS结识了一位《诗选刊》的编辑 , 将三首诗歌用QQ传给对方 , 不久得到答复 , 诗歌发表在该刊关于90后诗歌的策划中 。
与李唐一样 , 郑在欢、郭沛文的作品走入传统期刊的发表、出版流程 , 也与互联网有关 。 如今 , 郑在欢出版的小说《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 最早是发表在作家阿丁创办的一个非虚构平台 。 而郭沛文出版的第一本书《冷雨》 , 则最早发表在豆瓣阅读 。
2016年 , 90后作家的作品开始在文学期刊上集中亮相 。 这一年 , 《作品》“90后推荐90后”、《山花》“开端季”、《芙蓉》“90新声”、《文艺报》“新天·90后”、《天涯》“90后作家小辑” , 将90后作家的作品在纯文学期刊领域大面积呈现 。
只不过 , 与“80后作家”被推出时被大众传媒广泛讨论 , 拥有海量读者相比 , “90后作家”这一概念推出之后 , 收获到的反响要冷淡许多 。 这一方面由于“90后作家”的作品难以找到类似于“残酷青春”一样的共同标签 , 另一方面 , 也是由于时代本身的变化 , 曾经塑造“80后文学明星”的大众媒体和图书行业 , 双双被时代浪潮推向边缘 , 人们更关注90后互联网创业明星 , 而不是他们的同龄写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