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毛姆,一边毒舌一边爱这个世界


苏轼|毛姆,一边毒舌一边爱这个世界
英国评论家康纳利曾说:即使一切消亡 , 仍然会有一个作家讲述的世界留存下来 。

对于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他留下的世界覆盖“从新加坡到玛贵斯礁群岛的一片海洋和土地” 。 令毛姆闻名全球的《月亮与六便士》 , 写的正是这里的故事 。 他的许多短篇小说 , 描绘的也是这里的风土人情 。
与《月亮与六便士》等畅销长篇相比 , 毛姆的短篇故事在中国的热度一直有点低 。 其实早在1951年 , 毛姆就出版了4卷本短篇小说集:《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人性的因素》《英国特工阿申登》《绅士肖像》 , 共收录91个故事 。 他亲自确定了篇目和顺序 , 并为每一卷撰写序言 。 1963年 , 著名英语图书出版商企鹅出版社推出新版 , 自此被认作标准本 , 多次重印 。 在标准本的基础上 , 一些中文译本也已零星出版 , 得以与中国读者见面 。
商务印书馆理想国出版社的编辑大概是认为 , 中文世界也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毛姆短篇小说全集” , 于是在2014年找到“爱读毛姆的陈以侃” 。 陈以侃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系 , 那年他29岁 , “毛姆不难 , 但4卷本短篇全集毕竟快150万字 , 大概是看我年轻力壮吧……”
无论长篇还是短篇 , 毛姆作品中文译本繁多 , 译者数量也不在少数 , 陈以侃却丝毫不怯场 。 2016年—2020年 , 全新毛姆4卷本短篇小说集陆续出版 , 陈以侃以严谨、平实的语言 , 高度忠实原著精神的笔触 , 取得了不俗口碑 。 2017年 , 陈以侃入围了第二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 , 评语是:“陈以侃对毛姆短篇小说的翻译 , 是一次重新的开掘 。 ”
“从痛苦的回忆中解脱”
如果要以作品观照毛姆的一生 , 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和《月亮与六便士》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 。 在陈以侃看来 , 毛姆写这两部小说时 , 都有指向自己的本意 。 “自卑孤僻的菲利普是毛姆自己 , 真正的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则是他想要成为的人 。 ”
毛姆出生在英国一个律师家庭 。 他8岁那年 , 母亲因难产而死 , 两年后 , 父亲因胃癌去世 。 孤苦伶仃的毛姆只得被送到伯父家寄养 。 入读坎特伯雷国王学院 , 毛姆又因严重口吃 , 被同龄孩子欺负 。 童年的痛苦经历 , 在他心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 。
毕业后 , 毛姆在伯父的建议下 , 入读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 。 在医院做助产士的同时 , 毛姆开始了写作 。 最初获得观众青睐的作品 , 是他写“愚蠢上流社会”的几个剧本 。 1908年 , 伦敦西区同时上演了毛姆的4部戏剧 , 让他成为红极一时的剧作家 。 当时英国一家媒体刊登了一幅漫画 , 画中莎士比亚蔫蔫地站在毛姆的戏剧海报前 , 痛苦地咬着自己的手指头 。
一直渴望获得尊重和赞誉的毛姆 , 成功进入了伦敦的名流社交圈 。 成名后的某天晚上 , 他独自在俱乐部吃饭 , 听到邻桌小声谈论着自己 。 “你认识毛姆吗?”其中一个问 。 另一个嘲讽:“当然 , 他脑袋膨胀得连帽子都戴不上了 。 ”开始 , 毛姆并没有把这样的对话当回事 , 但不久 , 越来越多刺耳的羞辱与批评灌进了他的耳朵 。
毛姆回忆起童年 , 痛苦的经历好像又统统回到了身边 。 他翻出了自己在23岁那年完成的小说草稿《灰烬其华》 , “感谢当时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买下它” 。 毛姆重新拾笔 , 还给它另起了个名字——《人性的枷锁》 。
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 其中很多情节源自他人 , 但感情都是毛姆自己的 。 主人公菲利普和毛姆的童年极其相似 。 书中那个敏感害羞的男孩天生患有腿疾 , 父母早亡 , 小小年纪被送去古板守旧的伯父家寄养 。 菲利普的人生道路一点都不顺畅 , 在经历了不少痛苦后 , 他才逐渐解除了宗教、学历、爱情、世俗期待等加诸一生的种种枷锁 。 菲利普最终在“毫无意义的人生”中获得了心灵平静 。 小说完结 , 毛姆也彻底释放了内心的压抑:“我永远地从痛苦回忆中解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