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我在钉钉生态里做招聘( 二 )


伴随着与钉钉众多部门的沟通 , 以及其他生态伙伴的呼声越来越高 , 我逐渐产生了一种预感:钉钉的全面开放越来越近了 。

当钉钉全面开放


“现在资本市场说:我们从没有见过这么‘性感’的企业模式 。 ”
如果你要问我1号直聘做对了什么 , 我会说 , 1号直聘实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创新:钉钉、支付宝和自身的APP三端消息互通 。 这种“天方夜谭”的模式 , 在钉钉全面开放之前我就开始尝试 , 而钉钉生态的全面开放 , 极大地加速了开发进程 , 最终将之变为了现实 。
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个?对不少招聘企业来说 , 它既要做B端的传播 , 又要在C端打影响力 , 还要在技术、算法等方面持续大规模投入 。 这种高投入没有几家公司承担得起 , 这也导致中国招聘赛道的发展近乎停滞 。
所以 , 我们的思路是 , 通过钉钉和支付宝两个超级APP 的互通 , 一边用支付宝上的“1号职场”切到用户的生活场景里面去 , 一边用钉钉上的“1号直聘”切合到他的工作场景里面去 , 把招聘直接嵌入到具体场景中 。
这个想法要落地 , 牵涉到众多业务线的无数细节 。 我举个很小的例子 , 比如统一钉钉和支付宝的表情包这件事 , 在聊天的对话框里 , 钉钉和支付宝都有自己原生的一套表情包 , 要统一它们 , 这必须两边打通 , 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产品运营 , 更有法务、技术等 。
因此 , 当时合作确定后 , 我们全公司都进入了“战时状态” , “作战指挥部”就设在杭州钉钉的园区里 , 我们同时和钉钉数十条业务线不断交流 , 基本上每天从早上到晚上 , 各个部门的人都到我们办公室开会 , 一起处理类似接口和场景的问题 。
当时 , 我有很长时间几乎没有回过上海 , 天天泡在钉钉 。 花了很多时间 , 来完成产品的深度融合和钉钉接口的调试打通 。
基于生态的开发不像做一个独立产品 , 需要有许多“克制”和适配 。 整个工作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 前前后后沟通了有四十多个部门才完成 。 直到今天为止 , 还有很多能力仍在和钉钉的深度共创中 。
产品上线之后 , 半年多的时间里 , 我们的注册用户突破了200万 , 最高的DAU是20万 , 平常DAU基本维持在6、7万左右 。
从我个人的感知来说 , 伴随着钉钉的开放 , 项目的进度明显被加快了 。 最早的时候 , 我需要去“推着”钉钉做的事 , 在开放之后 , 变成了钉钉主动来配合我们做 。
以前我需要去和钉钉一些部门的每一个人对接 , 说“你看能不能花点时间把这个东西给我们” , 但在钉钉宣布全面开放之后 , 就有专门的人来配合我们做开发 。 速度更快 , 效率更高 。 以前我们和钉钉的合作 , 方向需要我们摸索 , 现在这些合作的模式和产品形态 , 钉钉都逐步清晰并开放出来 。
从开放到现在 , 我们和钉钉形成了完整的交叉式合作模式 。 成效上来看 , 除了用户和日活的飞涨 ,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 之前对我们的模式表示犹疑的投资机构 , 现在都跑回来了 , 不少机构甚至美元基金都在追我们的项目 。 对于我们 , 资本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反馈:“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性感’的企业模式 。 ”

做一个“原生的钉品牌”

“伴随着钉钉的全面开放 , 任何其它业务板块 , 只要跟钉钉融合、绑定 , 都可以做得很深 。 未来 , 钉钉的生态里一定会跑出非常不错的‘钉品牌’ 。 ”
我们一直想做的就是原生的“钉品牌” 。 就像淘宝上能长出“淘品牌”一样 , 钉钉的生态也在促进着伙伴的成长 。
钉钉里面的很多板块 , 不管是财务、人事、营销服务 , 还是其他 , 单独拿出去都是很深很重的 。 在外面都会有几千号人在做这样一个业务 。 钉钉自己想把这些板块都hold住 , 做深做透 , 是不可能的 。 但现在伴随着钉钉的全面开放 , 各个业务板块都萌生了全新的机会 , 这些机会也都被开放给了创业者 , 创业项目只要跟钉钉深度融合 , 绑定之后都可以把它做的很深 。
因此 , 对于我们生态服务商而言 , 可以利用好钉钉提供的“水电” ,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 , 去做好每一个产业的服务 , 是可以实现加速增长的 。 之前需要10年的发展历程 , 现在有可能会缩减到5年 , 甚至更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