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批指导性案例

:原题为_上海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批指导性案例。
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
(检例第24号)
【关键词】
适用法律错误刑事抗诉援引法定刑情节特别严重
【基本案情】
马乐 , 男 , 1982年8月生 。
2011年3月9日至2013年5月30日期间 , 马乐担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 全权负责投资基金投资股票市场 , 掌握了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的标的股票、交易时点和交易数量等未公开信息 。 马乐在任职期间利用其掌控的上述未公开信息 , 操作自己控制的“金某”“严某进”“严某雯”三个股票账户 , 通过临时购买的不记名神州行电话卡下单 , 从事相关证券交易活动 , 先于、同期或稍晚于其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账户 , 买卖相同股票76只 , 累计成交金额人民币10.5亿余元 , 非法获利人民币19120246.98元 。
【诉讼过程】
2013年6月21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马乐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立案稽查 , 交深圳证监局办理 。 2013年7月17日 , 马乐到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投案 。 2014年1月2日 ,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指控被告人马乐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 情节特别严重 。 2014年3月24日 ,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 认定马乐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 鉴于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未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情节特别严重作出相关规定 , 马乐属于犯罪情节严重 , 同时考虑其具有自首、退赃、认罪态度良好、罚金能全额缴纳等可以从轻处罚情节 , 因此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 缓刑五年 , 并处罚金1884万元 , 同时对其违法所得1883万余元予以追缴 。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4月4日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 认为被告人马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情节特别严重 , 依照“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档次处罚;马乐的行为不属于退赃 , 应当认定为司法机关追赃 。 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 , 量刑明显不当 , 应当依法改判 。 2014年8月28日 ,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支持刑事抗诉意见书》 , 认为一审判决认定情节错误 , 导致量刑不当 , 应当依法纠正 。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20日作出终审裁定 , 认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并未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规定有“情节特别严重”情形 , 马乐的行为属“情节严重” , 应在该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 抗诉机关提出马乐的行为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缺乏法律依据;驳回抗诉 , 维持原判 。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认为终审裁定理解法律规定错误 , 导致认定情节错误 , 适用缓刑不当 , 于2014年11月27日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 。 2014年12月8日 , 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
【抗诉理由】
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 , 原审被告人马乐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 , 违反规定从事相关证券交易活动 , 累计成交额人民币10.5亿余元 , 非法获利人民币1883万余元 , 属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 本案终审裁定以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并未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有“情节特别严重”规定为由 , 对此情形不作认定 , 降格评价被告人的犯罪行为 , 属于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 导致量刑不当 。 理由如下:
一、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属于援引法定刑的情形 , 应当引用第一款处罚的全部规定 。 按照立法精神 , 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中的“情节严重”是入罪标准 , 在处罚上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的全部罚则处罚 , 即区分情形依照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处罚 。 首先 , 援引的重要作用就是减少法条重复表述 , 只需就该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作出表述 , 法定刑全部援引即可;如果法定刑不是全部援引 , 才需要对不同量刑档次作出明确表述 , 规定独立的罚则 。 刑法分则多个条文都存在此种情形 , 这是业已形成共识的立法技术问题 。 其次 , 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情节严重”的规定是入罪标准 , 作此规定是为了避免“情节不严重”也入罪 , 而非量刑档次的限缩 。 最后 , 从立法和司法解释先例来看 , 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三款也存在相同的文字表述 ,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三款包含有“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 。 司法解释的这一规定 , 表明了最高司法机关对援引法定刑立法例的一贯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