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豆罗|打工人逃离,土地价格上涨,义乌小商品制造的生存危机( 四 )


对于义乌来说 , 这种土地生意最大的制约是指标不足 , 每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有限 。 “义乌建设用地指标是刚性的 , 义乌每年的指标有5000亩到6000亩 。 如果靠新增建设用地 , 难以支撑城市发展 , 只能在存量上做文章 。 ”张黎明坦言 。
(义乌的一家丝袜工厂 。 图/视觉中国)
在义乌市财政局的预算报告中 , 义乌今年计划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8.26亿元 。 “当前 , 国企面临市场化转型困难 ,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 资产负债率已近75%的艰难局面 , 如遇市级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收 , 财政支持力度下降 , 将严重影响融资盘稳定和资金链安全 。 ”义乌市财政局称 。 政府债务负担日益加重 , 义乌对于土地收益的渴求也越加明显 。
在镇级层面 , 依赖土地财政的现象也非常明显 。 赤岸镇政府去年度财政收入总计2.55亿元 , 同比减少三成 。 赤岸镇政府在其工作报告中介绍原因是“未出让商服地块 , 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收入大幅减少 。 ”
实际上 , 这些工业用地整治 , 只有部分是再用于工业 , 还有很大一部分土地用于房地产 。 一边是即将被“快速驱赶”的工业园区 , 一边是新建的大楼急需消化 。 当荷叶塘工业区的企业还在担心是否被拆迁的时候 , 义乌市政府的地产平台中福置业公司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了“地毯式走访” , 加大中福广场招商力度 。 中福广场是义乌市政府打造的、由超高层写字楼组成的金融商务区 , 总投资超过30亿元 , 2014年开工建设 , 去年竣工 。
段离说 , 土地价格上涨 , 已经改变了义乌的发展模式 , “义乌人早年摆地摊 , 坐火车去背货 , 才有了这个全球知名的小商品市场 。 如今很多义乌人没有了奋斗精神 , 将工厂租给别人 , 拿着高额租金 , 吃老本 。 ”
离开义乌的“打工人”
早上8点 , 下骆村的一个十字路口 , 上百人聚在一起 , 每当一辆车过来停下 , 他们就蜂拥而上 。 这些人大多是找零工的外地人 , 附近作坊或者企业的负责人会在有订单的时候过来招人 。
陈培荣今年51岁 , 来自江西上饶 , 江西“老表”是义乌最大的外来人口群体之一 。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几年前 , 他也是这些找工作大军中的一员 , 像这样的露天招工场合在义乌还有很多 。 但是 , 这几年工作越来越难找 。 很多工厂已经搬迁到周边的县市 , 工作机会没有那么多了 。
一位义乌居委会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义乌制造业环境的变化可以追溯到2015年 , 此前很多大工厂都是从居民区内的家庭式作坊起步 。 义乌之所以存在这么多家庭作坊 , 与其产品的市场特性有关 。 陈培荣介绍 , 看订单招人 , 闲时停产 , 需要特别灵活的处理方式 。
但政策慢慢不允许这样的业态 , 一些工厂因为生产安全、消防等问题不达标而关闭 。 市场主体关闭了很多 , 但是却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去引导生产 , “现在做什么都要土地指标 , 建设用地就很紧张 , 这种情况下 , 不可能给你更多土地去做工业园 。 ”
很多外地人之所以选择在义乌建厂 , 则看中了其便利的物流条件 。 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义乌区域经理张金银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 在义乌 , 5公里范围内 , 产品发货、报关、检验检疫等环节都可以完成 , 而且物流有着极大价格优势 。 以内贸为例 , 申通快递在全国其他地方批量发货起价3元到4元 , 但在义乌可以做到一单8角钱 。 而且在义乌这样一个小商品集聚地 , 对产品设计、研发、推广都有好处 。
市场带来了产业集聚 , 产业又辅助义乌成为小商品之都 。 浙江省省委党校教授、义乌市人民政府顾问陆立军对于这种模式颇为推崇 , 将其称之为义乌模式 。 他在公开场合多次以义乌的袜业举例 , “运输成本上涨帮了义乌的忙 , 使原本集聚在广州的袜业扩散到义乌 , 形成新的集聚区 , 把一个单区域集聚变成了两区域集聚 。 运输成本上涨伤了珠三角的袜业 , 促使那里原本集聚的袜业扩散甚或转移到了别的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