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在前,华为在后,“车联网”这出大戏到底要怎么演( 三 )


简单来说 , 微内核更像一个皇帝 , 所有权利都集中在他的手中 , 但具体的事情需要找别人来解决;而与之对应的宏内核则可以类比为组织庞大的国务院 , 在这个系统中 , 有不同的人在分管不同的事情 。
因此相比“宏内核” , “微内核”具有更大的开源性、更高的模块化程度 , 和更稳定的程序进程 , 而这刚好更加符合当下车企想要更多自主性的要求 。
除了内核的差别之外 , 鸿蒙OS还有着其他操作系统不具备的分布式架构 , 这使得任何接入这套系统的设备都可以共享其他设备资源 , 同时 , 还可以实现一次开发 , 多端部署 , 极大地提升了开发者的工作效率 。
除此之外 , 华为还有着一个其他互联网企业都不具备的最大优势——他不只是一家科技企业 , 更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 , 包括手机、平板、智慧屏、智能手表等在内 , 华为具有非常丰富的落地终端 , 而这些或许会比汽车更早一步地与消费者见面 。 当用户通过不同设备 , 对鸿蒙OS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后 , 对于装有同款系统的汽车 , 自然也就多了几分亲近感 。
不得不说 , 在车联网这条赛道中 , 拥有通信技术和硬件制造基础的华为 , 比起其他“过软”的互联网巨头们 , 有着先天的优势 。
不过 , 尽管说了这么“理论” ,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 实操层面的“好用”才是最终考核指标 , 如果没有一套绝对具有优势的解决方案 , 只靠PPT上的画出来的宏大目标 , 就算是华为这样的企业 , 也没有任何光环可言 。
但退一步讲 , 即使在日后的发展中 , 真的有一家科技巨头能够脱颖而出 , 车企又真的会将其作为唯一的选项吗?除去追求产品端的差异化之外 , 只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 这一天或许也不可能到来 , 毕竟在造车的这本故事中 , 车企是永远不会让出“C位”的 , 为了更好的议价 , 与更多的话语权 , 他们又怎么会将供应链交到一家企业的手中呢?
然而 , 在一切还只停留在口头层面的今天 , 谈论这些还为时尚早 。 现阶段 , 考验各家科技企业的 , 只是如何向车企讲好故事 , 至于日后用户如何选择 , 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 , 那远不是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3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