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珍珠|浪里个浪!青岛造“黑珍珠”劈波斩浪探大洋,可1年不间断续航( 二 )


车载着设备 , 沿着滨海公路一路西南向仰口码头进发 。 半小时行程 , 车停在了码头上 。
滑翔器的到访 , 对于码头上的外人而言 , 他们并不知眼前这些长着“翅膀”的陌生家伙为何物 。 但在护送它们前来的多名研发人员、船长于兆河和两名船员看来 , 4台设备价值不菲 。
此时 , 10时30分 。 风平浪静 , 阳光洒在海面上 。
黑珍珠|浪里个浪!青岛造“黑珍珠”劈波斩浪探大洋,可1年不间断续航
本文插图
波浪滑翔器在南方海域入海
科研人员与于兆河等人将4台滑翔器从车上搬到了码头上 。 船上的袁宝明和崔宪忠开始启动了升降机 。 此时 , 升降机上的绳索也被顺利抛到了码头上 。
一名科研人员很熟练的抓过绳索 , 将绳索有条不紊地捆绑在了滑翔器上 。 在滑翔器被起吊的瞬间 , 其他几名科研人员在一旁用手扶着 , 被吊起的滑翔器在空中划了一个抛物线 , 向船舱游走 。 随着吊车的下降 , 滑翔器落入船舱前 , 崔宪忠将滑翔器上的绳索抓在了手里 。 50千克的滑翔器稳稳地落入了船舱 。
吊车在袁宝明的操纵下再次移向码头 。 第二个、第三个同样体量的滑翔器在装吊下重复着上述动作 , 并平稳地落入船舱 。
第四个滑翔器与前三个相比是个大家伙 。 这个大家伙足有100千克重 。 大家伙进船舱前 , 所有科研人员都上阵 , 忙活了足足10分钟 , 才平稳落入船舱 。
4个滑翔器落入船舱后 , 一名科研人员进入船舱 , 对每个滑翔器的双体再次进行了检测与固定 。
黑珍珠|浪里个浪!青岛造“黑珍珠”劈波斩浪探大洋,可1年不间断续航
本文插图
回收的波浪滑翔器130天的海生物附着
此时 , 上午11时许 。
波浪轻轻拍打着岩石和堤坝 , 船只发动了马达 。
在马达的轰鸣声和众人的目送中 , 巨大的螺旋桨搅起浪花 , 这艘载有4台承载着重要试验任务的船只离岸 , 驶向茫茫大海 。
4台滑翔器劈风斩浪竞技
对于类似常规试验 , 所有的研发人员不用跟随 。 此时的孙秀军与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守候在研发基地 。
“滑翔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与稳定 。 ”孙秀军说 , “这样的海试只是在设备上加载了新的参数 。 ”
茫茫大海上 , 于兆河与袁宝明、崔宪忠需航行4个小时 , 才能将设备送往40海里外的指定试验点——千里岩海域 。
黑珍珠|浪里个浪!青岛造“黑珍珠”劈波斩浪探大洋,可1年不间断续航
本文插图
波浪滑翔器在海上起吊
千里岩位于南黄海 , 也是黄海中离大陆最远的岛屿 。 将滑翔器送往青岛外海试验 , 在研发团队看来 , 千里岩周边有着试验所需洋面、海浪等独特优势 。
船上生火就餐 , 是所有船员出海的生活习惯 。 乘风破浪的漫长4小时里 , 于兆河等3人在船上吃了自带的午饭 。
船只到达千里岩海域时已是下午3时 。 按照试验计划 , 3人要将4台滑翔器放入洋面 。 这样的操作 , 对3人而言 , 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
与仰口码头起吊不同的是 , 这次 , 3人要将4台设备放到洋面的同时还要排成队伍 , 让4台设备劈风斩浪赛跑 , 以选出不同参数背后设备所展现的优越性 , 并在研发中进行更新 。
海试过程并不复杂 。 于兆河除了将设备运往指定海域、中途保护试验设备外 , 还要将设备起吊带回仰口码头 。
于兆河说 , 整个试验过程不能让设备碰上渔网 , 不能让过往渔船捞走 。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 , 航船要一直跟着设备 , 直到试验结束 。 这些过程意味着 , 3人要驾船在海水中度过漫长的数十小时 。
夜来了 , 星空浩瀚 。 大洋上除了于兆河的渔火外没有其他光亮 。 舱外6级阵风掀起的海浪让航船左右摇摆 。
滑翔器落水直到试验结束 , 期间所有试验数据都会通过卫星传输到孙秀军的电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