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密探频道哈耶克给张一鸣这点启发,是字节走向规模化的基础之一


_本文原题:哈耶克给张一鸣这点启发 , 是字节走向规模化的基础之一
科技密探频道哈耶克给张一鸣这点启发,是字节走向规模化的基础之一
本文插图
投资人李录认为芒格是一个“商才士魂”的典范 , 芒格和巴菲特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就可谓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 , 而芒格的灵魂本质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一个学者 , 他阅读广泛 , 知识渊博 , 完全是一个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 , 他所取得的投资的成功完全是靠自我修养和学习 。
字节跳动和张一鸣还远远没到盖棺论定的时候 , 但舵舟推荐张一鸣的方法论 , 跟李录之于芒格的感受很像 。 张一鸣的管理方法论和字节组织的很多实践 , 很容易通过经典找到出处 。
今天我们聊一下经济学家哈耶克对于张一鸣知识体系的影响 , 以及这对于CEO和管理者们可以有什么样的借鉴 。
是孤独 , 是自负
大部分情况下 , 创业公司要生存 , 一开始CEO都是多面手 。
命运和运气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成功要素 , 命好运气好 , 公司有机会走向规模化 , 这个时候就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增人并不增效 。
条条业务线都危机重重 , CEO不得不各处救火 , 处理各种协作关系 。 创新的想法都来自于CEO , 公司离开他就难以运转下去 。
面对发展问题 , 下属们似乎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 而CEO给出明确而详细的方案之后 , 下属并不会马上照做执行 , 他们有各种疑虑和各种形式的反抗——通常下属是不敢硬来的 , 挑战上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CEO不得不来硬的:必须听我的 , 别啰嗦了 。
最后这个组织就形成了这样的行为习惯——想要高效 , 就听CEO的 。 无法适应这个习惯的 , 就会呆不下去 。
这个时候的CEO非常孤独 , 尽管他的目的非常单纯 , 就是把事业做好 , 大家共赢 。 可现实是张力大得有点过头——团队释放出隐隐而强烈的对抗 , 很多精力都牵制在了内部较劲上 , 而没有释放向外寻求发展上 , 必然导致低效 。
出现这种问题 , 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没找对;二是CEO太自负了 。 归根结底 , 都是自己的问题 , 人不都是你自己找的吗?
公开怪下属都是兔不是狼的逻辑听着挺有道理 , 总觉得哪里歪了点 , 琢磨了一晚发现这和领导怪群众觉悟差 , 父母嫌子女没教养是一个性质:自己的责任撇的开开的 , 或者更差 , 因为至少员工都是挑选的 , 是有选择的 。 怪下属执行力不行 , 实际上是说自己的领导力不行 。
哈耶克的启发
26岁开始做CEO的张一鸣 , 跟所有CEO一样 , 一开始也有对团队很不满意的时候 。
还好张一鸣喜欢阅读 。 阅读的本质是寻找答案 。
哈耶克《理性的自负》(又名《致命的自负》)一书中 , 对于理性的自负的困境的本质 , 是这样的描述的:“ 个人知识因为用途不明而让人担心 , 因此总有人对它们做有计划的利用 。 但他们却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 , 即“不知道也是不能计划的” , 这种知识的分散性和多样性和易变形 , 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和头脑能够随时全部掌控它们 。 ”
如果就是有不信命的人 , 要去挑战这个 , 那么结局通常是—— 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 , 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 , 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
以上两段翻译成人话:CEO们以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为出发点 , 觉得自己理性正确 , 英明神武 , 独断专行、不容许被挑战 , 最后必然是一场闹剧 。
哈耶克启发了张一鸣 , 2017年 , 他在源码资本的年会上进行分享 , 主要就讲企业经营中“理性的自负”的危害:
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时会有一种幻觉 , 对于聪明理性的人更是如此 , 常抱有理性的自负 。 CEO们往往有过成功的经验 , 尤其在公司早期成功过 , 且CEO没有上级 , 很少被人challenge , 容易觉得自己英明神武 。 但是大家忽视了一点 , 行业是不断发展的 , 你所具有的知识虽然丰富 , 但在行业不断变化中依旧是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