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文章图片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

1929年 , 第一届奥斯卡在美国洛杉矶颁出 , 最佳作品奖被授于威廉·A·韦尔曼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翼》(《Wings》) 。
《翼》蓝光碟封面
即使如今来看 , 《翼》也堪称一部在叙事上臻于完美的电影 , 它用一个精确照顾到编剧、摄影、表演、特效等各方面的完整故事 , 突破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拍摄技术的限制 。
对于战争电影 , 李安2016《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120帧呈现的极致高清 , 克里斯托弗·诺兰2017《敦刻尔克》以胶片拍摄所制造的溺水式沉浸 , 都证明当代影像技术似乎已能解决观众想象中的一切画面 , 但《翼》的时代 , 人物对白甚至都无法通过声音呈现 , 而声音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 , 法国影评先驱安德烈·巴赞早在论《电影语言的演进》时就说过“声音是向完整现实主义电影演进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 ”
《敦刻尔克》中的沉浸式镜头
在《翼》中 , 的确可以明显看出 , 导演为弥补对白和声音的缺憾 , 令演员在表演中夸张视觉形象 , 同时必须在视觉形象之间插入字幕 , 一来在不曾间断的背景音乐中告诉观众 , 角色们张开的嘴都在说些什么 , 二来则对其后将出现的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
默片中演员表演为何夸张 , 原因即在于此 , 这种夸张表演甚至很长时间内作为一种电影传统 , 延续到后来的有声彩色片中 , 其中尤以演员金·凯瑞的表演为代表 。
金·凯瑞在经典之作《楚门的世界》中
《翼》就是这样一部体现出明显技术局限的影片 , 台词的字幕永远滞后于演员的对白 。 刚开始 , 看惯同步字幕的观众或会不习惯 , 但只要稍微专注 , 观众即会在一个适当的时刻沉浸于影片出色的故事 , 因为无论电影如何发展 , 剧本始终是一剧之本 。
当然 , 作为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 相比今天 , 其技术的局限并不能阻碍它在技术上的追求 , 最明显的「技术高光时刻」 , 即是几场空战的呈现 。 影片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我们看见德军与美军的战机在云层之上的高空彼此追击、博弈 , 它们在空中划出的曲线越优美 , 被击坠时的姿态就越残酷 , 而坠落战机身上火焰的黄色 , 则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的彩色部分 , 这种颜色在影片中的美丽以及隐藏在美丽之中的血腥 , 很难不令人想起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中那抹唯一的鲜红 。
【奥斯卡|92年前,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如此生猛?】威廉·A·韦尔曼让这些战机层次分明地在高空战斗 , 从而体现出高超的调度能力和镜头角度选取能力 , 同时 , 这些令人紧张的时刻又是那么流畅、自然 , 丝毫没有技术局限所带来的观感阻碍 。
《翼》中的黄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
而在陆上行军和壕沟作战等场景中 , 韦尔曼又展示了自己对大规模演员调度的出色能力 , 他擅于在轰炸或近身战斗即将来临前 , 从空中俯拍士兵们的溃散 。 房屋、树丛、壕沟等大型视觉形象的冷酷与危险之间 , 鲜活的士兵在韦尔曼的电影镜头中化身恐惧的黑点 , 并如蝼蚁般奔逃 , 战争对生命的践踏因此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