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作诗催妆、去花却扇……唐朝的婚礼很文艺( 三 )


新娘到夫家后 , 走下婚车 , 脚不能沾地 , 否则会冲撞鬼神 , 需“转席” , 踩着预备的毛毯毡席入户 。 因路长席短 , 要将后面踩过的毡席挪转到前面 , 一直到举行典礼的青庐即百子帐 , 故称“转席” 。 白居易诗“青衣传毡褥 , 锦绣一条斜” , 即是指此 。
新人走进青庐 , 互相对拜 , 行拜堂之礼 。 据《东京梦华录》 , 新人“对拜毕 , 就床 , 女向左 , 男向右坐 , 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 , 谓之“撒帐” 。 随后 , 夫妻共吃一份肉 , 同饮合欢酒 , 是为“同牢合卺” , 寓意夫妇一体、相亲相爱 。 新人还要各剪下一缕头发 , 绾结一起即“合髻” , 以示同心偕老 。 前文提到过的女诗人晁采曾有诗云 , “侬既剪云鬟 , 郎亦分丝发 。 觅向无人处 , 绾作同心结” 。
同牢合卺合髻之后 , 新娘开始“去花”即卸妆 , 去掉花钗 , 然后用扇子遮住芳容 。 新郎又要吟诗 , 才能让新娘挪开扇子 , 是为“却扇” 。 李商隐有《代董秀才却扇》 , “莫将画扇出帷来 , 遮掩春山滞上才 。 若道团圆似明月 , 此中须放桂花开”;陆畅还替驸马作却扇诗 , “宝扇持来入禁宫 , 本教花下动香风 。 姮峨须逐彩云降 , 不可通宵在月中” 。 敦煌写本中也有却扇诗 , “青春今夜正芳新 , 红叶开时一朵花 。 分明宝树从人看 , 何劳玉扇更来遮” , 读来通俗明快 。
吟完“却扇诗” , 新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 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开始把目标对准新娘 , 是为“观花烛”即闹洞房 。 直到红烛过半 , 夜已深沉 , 新人方得安寝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第二天新娘还得早起 , 给公婆请安 , 第三日 , 新娘要亲手为公婆做顿饭菜 。 王建《新嫁娘词》云 , “三日入厨下 , 洗手作羹汤 。 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
一碗烟火 , 热气腾腾的婚姻生活就此开启 。
【中国青年报|作诗催妆、去花却扇……唐朝的婚礼很文艺】(作者吴鹏 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