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作诗催妆、去花却扇……唐朝的婚礼很文艺

作诗催妆、去花却扇……唐朝的婚礼很文艺
别忘了“双11”的“初心”是光棍节 , 所以让我们来聊聊古人的婚礼 。
----------------
洞房花烛夜 , 金榜题名时 , 婚礼向来是人生大喜 。 作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的大唐盛世 , 唐朝婚礼隆重的仪式感、满满的文艺范 , 让现在的新人都心向往之 。
据唐代封演笔记《封氏闻见记》 , “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 , 及有下地、安帐并拜堂之礼 。 上自皇室 , 下至士庶 , 莫不皆然” 。 事实上 , 唐朝婚礼内容之丰富 , 程序之繁多 , 远不止封演所述 。
订婚:不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更看重三观眼缘
根据古代宗法社会的传统 , 婚姻并非只是男女个人私事 , 而是关系家族门楣和宗族延续的公事 , 上承宗庙、下继后世 。 所以 , 男女婚姻须由父母或祖父母甚至家族尊长主持 , 是为“父母之命”;同时还需中间媒人介绍 , “男不亲求 , 女不亲许” , 是为“媒妁之言” 。
在唐代 , 礼制中的“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 。 《唐律疏议》云 , “祖父母、父母主婚者 , 为奉尊者教命” , “为婚之法 , 必有行媒” 。 在这种礼制加法律的双重制约下 , 凡人与神仙的跨界爱情 , 就可能被棒打鸳鸯 。
据《太平广记》 , 武则天大足年间 , 京兆长安人韦安道与掌阴阳、育万物的后土夫人一见钟情 , 私定终身 。 新婚燕尔十余日 , 后土夫人对韦安道言 , “某为子之妻 , 子有父母 , 不告而娶 , 不可谓礼 , 愿从子而归 , 庙见舅姑 , 得成夫之礼 , 幸也” , 表示需要舅姑即公婆认可 , 这门亲事才算美满 。
然而 , 韦安道父母因后土夫人来历不明 , 疑心其是妖怪 , 遂强迫小夫妻离婚 。 后土夫人尽管神通广大 , 连武则天都要在其面前匍匐跪拜 , 但面对“父母之命” , 只能涕泣言道 , “为夫妇之道 , 所宜奉舅姑之命;今舅姑既有命 , 敢不敬从” , 返回天庭 , 与韦安道洒泪而别 。
但在唐代总体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中 , 还是有青年男女冲破宗法礼制束缚 , 自主追求良配的佳话 。 开风气之先的 , 正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 。
【中国青年报|作诗催妆、去花却扇……唐朝的婚礼很文艺】据《旧唐书》 , 北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之女窦氏 , 才貌双全 , 见识不凡 , “不可妄以许人” 。 就让其父窦毅在客厅屏风上画两只孔雀 , 和上门提亲的人约定 , 只要能几百米之外射中孔雀眼睛 , 就可成为窦家乘龙快婿 。 前后有十几个人来射 , 都射不中 。 李渊弯弓射箭 , 连发两箭 , 射中孔雀两只眼睛 , 也射进窦氏心里 。 李渊正是靠绝伦武艺而非“父母之命” , 最终抱得美人归 。 杜甫有诗云 , “屏开金孔雀 , 褥隐绣芙蓉” , 所指即是李渊窦氏之事 。
唐代女子在追求婚姻自主上亦是不遑多让 。 唐代宗大历年间的女诗人晁采 , 自幼与邻家男孩文茂“约为伉俪” 。 二人三观契合 , 情趣投缘 , 文茂常“寄诗通情” , 晁采则“以莲子达意” 。 晁采送给文茂的莲子不久竟“开花结缔” 。 晁母为他们深情打动 , 叹道 , “才子佳人 , 自应有此” , 最终成全二人 。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做主 , 男女确定感情后都得完成《仪礼·士昏礼》所规定的“六礼聘娶” ,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 才能步入婚姻殿堂 。
据《文艺类聚》 , “纳采 , 始相与言语 , 采择可否之时” , 由媒人代替男子出面 , 携礼品去女子家提亲 。 礼品一般是寓意吉祥的“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九种礼物 。 《酉阳杂俎》言 , “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 , 可屈可伸也;嘉禾 , 分福也;双石 , 义在两固也” 。 女子家如果不接受 , 这门婚事就此终止;如若应允 , 则开启“问名”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