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价格上涨难持续,专家: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

针对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国际粮价的上涨所引发的民众对于中国粮食供给的担心 ,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刘冬竹接受媒体采访表示 , 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 , 价格上涨难持续 。
中新网|价格上涨难持续,专家: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
文章图片
资料图:山东2020年小麦丰收现场 。 沙见龙 摄
近期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 恐慌心态导致国际粮价上涨 , 加之社会流动性资金充裕 , 国内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 。 2020年10月 , 国内主产区籼稻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 , 粳稻上涨6%左右 , 小麦上涨5%左右 。 原粮成本上升 , 米面等成品粮价格也有所上涨 , 但涨幅相对较小 。 10月份国内主产区籼米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左右 , 粳米上涨1%左右 , 面粉基本持平 。
同期 , 越南大米出口价格同比上涨37% , 美国小麦出口价格上涨14% ,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0月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5% 。
刘冬竹认为 , 2020年 , 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 , 夏粮实现增产 , 秋粮收获接近尾声 , 丰收已成定局 , 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 , 也有效保障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军需民食 。
刘冬竹指出 ,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 , 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 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 , 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波动 。 11月份后 , 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的增加 , 临储玉米持续出库 , 以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 , 玉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 , 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
——玉米后期继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刘冬竹分析说 , 10月以来 , 国内新玉米上市价格高开高走 , 同比上涨30%左右 。 但国内玉米价格上涨 , 是主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消费的结果 , 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 是正常合理的 。 后期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 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一是9月份东北发生的台风灾害对产量影响有限 , 台风前玉米产量基本形成 , 今年玉米仍是丰收年景 , 后期玉米上市量将集中增加 。
二是华北地区小麦与玉米价格出现倒挂 , 迫使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 。 近期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明显好转 , 正是由于饲料企业采购量增加 , 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玉米价格上涨 。
三是前期成交的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仍在继续出库供应市场 。
四是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数量明显增加 。 今年1-9月我国进口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已达1773万吨 , 同比增加617万吨 。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 , 目前我国企业已采购2020年度美国新季玉米超过1000万吨 。 2020年度高粱进口有望达到600万吨 , 同比增加230万吨 。
刘冬竹建议 , 农民朋友卖粮时 , 尽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粮 。 既不能盲目捂粮惜售 , 也不能扎堆售粮 , 避免集中售粮价格下跌 , 未出售的粮食要离地通风 , 上楼子、上栈子 , 避免霉变坏粮、造成损失 。
——稻价进入高位继续上行阻力大
刘冬竹介绍说 , 目前中晚稻集中上市 , 市场购销活跃 , 市场化收购占主导 , 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 其中 , 黑龙江粳稻上市价格在1.3~1.32元/斤 , 同比基本持平 , 从上市初期看 , 收购和价格平稳运行 。 11月初粳米全国平均出厂价2.09元/斤 , 比上年同期高3分钱 。 南方中晚籼稻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 , 开秤价集中在1.28~1.31元/斤 , 同比高开7分到1毛钱;11月初 , 中晚籼稻收购价在1.4~1.45元/斤 , 比上年同期高1毛4到2毛钱 。 中晚籼米全国平均出厂价2.13元/斤 , 比上年同期高9分钱 。
【中新网|价格上涨难持续,专家: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刘冬竹认为 , 稻谷高开高走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灾情、舆情等多重因素影响 , 引发上涨预期积累发酵 , 持粮主体捂粮惜售心态较重 。 二是储备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采购新粮积极 , 计划收购量大 , 提价收购意愿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