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就要做强国“生力军”——青春在创新中闪光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题:年轻 , 就要做强国“生力军”——青春在创新中闪光
新华社采访人员胡喆、董瑞丰
国家的出路在创新 , 科技的未来在青年 。面向“十四五”和二〇三五 , 我国规划部署的12方面重大任务中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列在首位 。
无奋斗 , 不青春!青年一代 , 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生力军” , 更是勇立潮头的创新“弄潮儿” , 在普通却不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别样光彩 。
最好舞台:青春在创新中不断飞跃
日月安属 , 列星安陈?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 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 , 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
奔向火星的背后 , 是一批“80后”“90后”怀凌云志、做务实事 , 继承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航天报国的优良传统 , 在科技工作的一线书写最美的青春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测试指挥高芫赫是一名“90后” , 3年前才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他 , 如今已在火星探测任务中“挑大梁” 。
测试验证卫星各单机设备主要功能性能、通过他们的手来检验卫星的“健康状态”、保证卫星完美无瑕地转入发射场等待发射……对于高芫赫和他的小伙伴们来说 , 每一颗螺钉都连着祖国的航天事业和他们的航天梦想 。
当得知“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时 , 高芫赫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使命感也更强了 。
无问东西守初心 , 奋斗朝夕逐梦行 。在航天领域 , 还有很多矢志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创新的青年 , 贡献着自己的才干和智慧 。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6所 , 应用物理技术中心副主任臧金良2013年博士毕业后 , 便投身当时较为冷门的微机电器件的研究与探索工作 , 解决了多个核心器件设计及工艺难题 , 勇做“冷板凳” , 甘为“拓荒牛” , 取得丰硕成果 。
“年轻 , 就是要勇敢去拼 。而对于我们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 , 新时代就是我们最好的舞台 。”臧金良说 。
坚韧澎湃:青春在创新中不断奔涌
我们是谁 , 我们从哪里来?——古老的命题 , 吸引着“80后”的付巧妹投身“冷门”的古人类研究 。
清秀 , 安静 , 一说起专业 , 声调渐渐抬高 , 眼神也犀利起来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 , 擅长用古DNA勾勒人类演化的轨迹 。今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 , 有人形容她的发言是“最年轻的科学家讲一个最古老的研究课题” 。
经常有人问付巧妹:“你的研究有什么用?”在艰难维持实验室的时候 , 她也曾想过要不要改做热门研究 。但最终 , 付巧妹选择了坚守 。
她被《自然》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之一 。“确立了中国在古DNA与古人类研究领域强有力的国际地位”——评价词这样写道 。
同为“80后” , 陈云霁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研究 , 但这条道路同样充满挑战 。
“寒武纪” , 地球生命大爆发的时代 , 陈云霁研制出的首个模仿人类神经元和突触进行深度学习的处理器芯片以此命名 。
一副细框眼镜 , 背后藏着天马行空的想法 。得益于他的技术创新 , “寒武纪”智能处理的能效可达到传统芯片的近百倍 , 能在手机上实时、高效、节能地实现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搜索等关键智能应用 。
- 瓜中含|女性不愿老太快,要学会吃3种食物,补血益气,排出毒素,显年轻
- 红小豆|红豆和“它”一起煮,每天吃一点,皱纹消失了,皮肤水润显年轻
- 公司|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开盘涨0.33%
- 零本数码德国工业领域的巨无霸,在中国“扎根”147亿,一年净赚327亿
- 经济|洪灏: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中国避免西方衰退陷阱的关键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有望替代塑料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 从月球“抓把土” 看看她的“芳龄”
- 江海沙洲 青春守候(保护区里的年轻人(21))
- 暴走通信 2021年网内新增5G手机2亿部,中国移动:大手笔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