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15军流血不流泪,铁血秦基伟却两次饱含热泪:一为亲人,二为被俘


明代|15军流血不流泪,铁血秦基伟却两次饱含热泪:一为亲人,二为被俘
文章图片
明代|15军流血不流泪,铁血秦基伟却两次饱含热泪:一为亲人,二为被俘
文章图片
明代|15军流血不流泪,铁血秦基伟却两次饱含热泪:一为亲人,二为被俘

有人说 , 一支部队的首任军事主官的性格 , 会深刻影响这支部队的作风 。 尽管这句话说得有些绝对 , 但并非没有道理 。 在上甘岭战役最艰难、最困苦的时期 , 秦基伟将军鼓舞部队:15军流血不流泪 。 这种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讲 , 为15军锻造铮铮铁骨注入了一定的钢铁成分 。
1984年国庆大阅兵 , 阅兵总指挥秦基伟
“流血不流泪” , 是秦基伟将军戎马一生坚定的信条 , 除了年幼时亲人相继去世 , 将军一生很少有落泪的时候 。 唯独1953年2月9日 , 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之时 , 将军在回忆往事时不自觉地两次流下眼泪 , 一次是回忆起年幼时家庭遭遇的不幸 , 另一次则与当年红军西征有关 。
秦基伟将军十岁时 , 母亲因病去世 , 十二岁时 , 父亲、伯父和哥哥相继去世 , 战争年代又数次历险 。 1950年6月27日 , 因卫生员的疏忽 , 秦基伟将军过量误食缓解哮喘病的药片 , 险些丧命……将军把这一切都当作是人生的磨炼 , 坦然面对 , “活着干、死了算” , 将军在日记里写道:革命胜利了 , 像我这样的干部在党内作用是太小了 。 当然不死也可以做些工 。 但既然是到了不可挽救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我毫不害怕 。
可是唯独有一事件 , 被秦基伟将军视为一生中最大的灾难 , 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我回忆到1936年(笔者注:应为1937年)的春季过着灾难的被俘生活 , 使我不自觉地流下眼泪来 。 ”
到底是怎样一件事儿 , 让经历了抗美援朝大战、年近不惑的铁血将军如此难以释怀?我们在秦基伟将军的回忆录里找到了答案 。
1937年3月 , 西征红军被马步芳部打散后 , 少部突围进入祁连山 , 秦基伟带领20多人 , 还有几名伤员打游击 。
冬季的祁连山寥无人烟 , 游击队员没吃没喝 , 手里连张地图都没有 。 大约30多人队伍在祁连山里与敌人周旋了一个多礼拜 , 饿得两眼发黑 ,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破旧的寺庙 , 翻了些米出来 , 没等稀饭熬好 , 敌人就追了上来 。
秦基伟立即带几名轻伤员掩护重伤员撤离 , 仗打完了 , 游击队又散了 , 只剩下秦基伟等4人突围 。 这时 , 马步芳在其势力范围内公布了关于抓捕红军的悬赏通告 , 当时人们也不知道红军是好人还是坏人 , 反正发现了报告就能领赏钱 , 使得红军在祁连山范围内的活动更加艰难 。
1949年4月 , 渡江战役前 , 秦基伟在安徽望江县华阳镇的长江边侦察敌情
秦基伟等4人在祁连山上又与敌人周旋了两天 , 最后坚持不住 , 协商下山 , 与其饿死不如下山试试 , 反正横竖都是死 , 万一下山死不了 , 还能继续干革命 。
一天晚上 , 他们在下山的沟底看见一户游牧民 , 4人走进游牧民的棉帐篷 , 连讲带比划 , 向主人表明要借用帐篷暖和一下 , 还掏钱买了一只羊 , 饿了几天的4人看着咕嘟咕嘟冒着香气的炖羊肉 , 垂涎欲滴 。 羊肉炖好后 , 他们放下了所有戒备 , 大快朵颐 , 没多大一会儿 , 四个人就把一头羊吃完了 。 填饱了肚子 , 累了好几天的4人想借着温暖的帐篷迷糊一会儿 , 秦基伟深知此地不宜久留 , 催促其他3人起来继续赶路 。
就在他们走出帐篷的那一瞬间 , 突然听到有人喊:“把枪放地上 , 不要乱跑!”乖乖 , 一圈围上来全是马步芳的部下 。 这些家伙虽然气势汹汹 , 可只是朝天放枪 ,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要抓活的 。 秦基伟一个机灵 , 你说不要乱跑就不乱跑 , 那岂不是傻子?他抓住“马匪”要活捉他们的心理 , 拎起枪就打 , 边打边跑 。 等跑到了山上 , 才发现山后同样全是敌人 , 这真是个上天无门遁地无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