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防沉迷新规两个月,小学生与游戏\生离死别\( 二 )


当然 , 做得最多、改变最大的是游戏企业 。 2019年以前 , 除了腾讯网易这类大厂 , 大多数游戏企业的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 大量的网游和手游处于“裸奔”状态 。 如今 , 防沉迷系统在用户游玩时间、时长、充值消费等多个环节都做了强制约束 。
不过 , 防沉迷系统趋近完善 , 随之而来就是破解和绕开防沉迷系统需求所衍生的相关服务 , 这成了未成年人游戏保护的一大挑战 。
随便打开一个电商平台搜索“租号”一词 , 可以看到大量相关的链接 , 在闲鱼上 , 甚至还有专门的“租号专区” 。 一位租号商家称 , “以前即便是法定长假 , 一天最多也只能出租二三十个号 , 如今每天都要备几百个号周转着出租” 。
很显然 , 防沉迷系统的严格反而促使租号等网络黑产激增 , 而且从技术上这些问题难以根治 。 就像游戏企业为加强账号监管 , 引入更为严格的人脸识别机制 , 紧接着市场上就出现了出租账号“代人脸识别”的业务 。
租号泛滥 , 未成年人得以绕开防沉迷系统 , 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 开始联合企业进行打击 , 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 实际上 , 绕开游戏的防沉迷系统 , 最大的漏洞在于家长 。 伽马数据调研显示 , 85.8%的未成年用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 , 剩下未遇到防沉迷状况的主要来源于两点因素 , 一方面为游戏账号采用父母身份注册 , 没有进入防沉迷识别范围;另一方面 , 在单机状态下防沉迷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
家长的身份证信息被孩子拿去注册账号 , 同时他们又没有加入监护平台 , 相比被严厉打击的网络黑产 , 家长的责任缺位或许才是防沉迷系统难以发挥更大效应的阻碍 。
防沉迷系统真正的“软肋”?
10月份 , 河南驻马店两名男童玩游戏充值20多万一事引发大量关注 , 尤其是得知他们是用父亲的死亡赔偿金去充值 , 很多人看得痛心疾首 , 一时间对游戏又是口诛笔伐 。 但有一些细节却说明了防沉迷系统存在的其他问题 , 这同样值得深思 。
经记者核查 , 该用户游戏账号实名信息为成年人 , 系统曾判断相关账号有疑似未成年人游戏的可能性 , 发起了人脸识别验证需求 , 该账号先后8次成功通过 。 为什么会通过?原来其中一名学生以考试需要为理由频繁让奶奶扫脸 , 可长辈丝毫没有察觉出异样 , 帮助小孩通过了防沉迷系统 。
另外 , 该学生还曾在电商平台三次购买了5万元的游戏账号 , 未被家长发现 。
没有一项完美的技术可以彻底解决未成年人的游戏沉迷问题 , 因为在防沉迷上 , 人为因素无法控制 。 租号黑产尚可用严惩商家来减少 , 可不同家庭状况的亲子关系使得家长在处理游戏问题时千差万别 , 而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影响往往最大 。
据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的开展问卷调查 , 受访家长中 , 亲子关系越差 , 孩子越沉迷网络 , 而且不同的家庭教育沟通模式也影响孩子对网游的认知 。
家长的重要性还在于其本身就是防沉迷系统的关键一环 , 他们的无意或疏忽 , 很容易就让防沉迷系统的技术手段失效 。 而事实是 , 很多家长至今仍不知如何借助手机监测和管控孩子 。
伽马数据的数据报告显示 , 仅有约两成家长加入监护平台 , 进而管控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或消费状况 , 大量家长没有加入或者没听说过这一类平台 , 家长监护平台也并未能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
同时 , 有四成以上家长明确清楚孩子索要过自己或其他大人的身份证信息状况 , 而目前游戏在游戏注册和认证环节 , 成年人身份信息是重要的识别依据 , 人脸识别功能尚未覆盖全部游戏 。 也就是说 , 只要家长不从根本上避免把身份证或支付密码等信息泄漏给孩子 , 防沉迷系统将无法起到作用 。
当前的舆论环境下 , 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戏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主管部门等多方力量一起协力合作 , 这已然成为一种共识 。 对于游戏企业来讲 , 全方位的防沉迷举措换回了舆论一定的宽容 , 而对家长来讲 , 他们也理应跟上政策和企业的脚步 , 配合打响防沉迷的“持久战” 。
只有这样 , 才有可能给孩子构建一个健康的游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