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报单 , 即代理托收 , 相当于拿钱办事 , 替人跑腿 。 90年代 ,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 杭州作为外贸公司的聚集地 , 有很大的物流需求 。 当时 , 很多外贸公司要把报关单送至上海 , 只能通过邮政快递 。 众所周知 , 邮政快递作为中国快递的鼻祖 , 承载着录取通知书、机要信件等重要职能 , 对速度的要求并不高 , 往往寄一个东西得花费3、4天 。
但往往这些报关单都是赶时间的 , 隔天就得送到 , 否则将会耽误港口的货物出关 。 速度的落差令众多外贸公司头疼不已 。 而这个时候 , 就出现了一些“飞毛腿” , 充当起了人工送信的职能 。
了解到这些 , 聂腾飞一寻思 , 这事估计能成 , 就答应了詹继胜的提议 。 一开始 , 两人还只是趁下班空闲或者放假 , 帮这些需要跑腿服务的外贸公司 , 连夜把报单送到上海港口 。 为了提高业务量 , 他们把一单的价钱降到了几十块 。 一个月下来 , 竟然赚了一千多 。 在90年代 , 这笔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
聂腾飞从这里面嗅出了商机 , 决定和女友陈小英以及朋友詹继胜一起组团创业 。 三人从印染厂离职 , 踏出了打造民营快递企业的第一步 。 当时 , 很多人都对他们的离职表示不解 , 认为他们这是去受罪 。 只有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 , 对妹妹等人的行为表示看好 。
1993年 , 三人创办了一家名叫盛彤快递的公司 , 也就是申通快递的前身 。 三人分工明确 , 陈小英负责拉拢客户下单 , 聂腾飞负责将物件从杭州送至上海 , 詹继胜负责将物件送至目的地 。 作为当时中国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 , 三人手上既没有人脉资源 , 也没有合法执照 。 在这种逆境中 , 却没有一个人说要放弃退出 。
为了增加业务 , 陈小英每天拿着电话本一遍遍地给上面的老板打电话 。 多数情况下 , 对面只会用很不耐烦地让她以后不要再打电话过来了 。 有时 , 也会碰上对他们业务感兴趣的客户 , 表示愿意试一试 。
而无论是何种情况 , 陈小英总是耐心地与他们沟通 , 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客户 。 同样的 , 聂腾飞这边也不容易 。 每次他一接到订单 , 就火急火燎地去搭车 , 生怕耽误时间 。 每到晚上 , 等待聂腾飞的不是床 , 而是冰冷坚硬的火车硬座 , 甚至是彻夜的站立 。
当时一张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票是15块钱 , 而一单的业务是100块钱 。 这样算下来 , 相当于成交一单 , 公司就会有85块钱入账 。 想到这 , 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 , 三个人都不感觉辛苦 。 第一年 , 三人赚得了第一桶金—3万人民币 。
在三人的不懈努力下 , 盛彤快递在杭州的各个外贸公司打出了名声 。 因为他们服务的保质保量 , 招揽了很多回头客 。 而一些之前还在观望的客户 , 也被他们的诚心打动就这样盛彤快递 , 开始在杭州积累下不少名气 。
雇佣亲戚 , 开启加盟模式
随着公司的壮大 , 内部矛盾也渐渐显露出来了 。 1994年 , 为了业务的方便 , 聂腾飞请来了陈德军坐镇上海 , 负责从上海回杭州这段路的工作 。 作为合伙人 , 詹继胜与聂腾飞、陈小英等人逐渐在业务上有了分歧 。 很快 , 他离开了盛彤快递 , 并与自己的表弟詹际炜搭伙 。 而他们创建的快递公司 , 就是后来的天天快递 。
公司越做越大 , 慢慢地 , 陈小英和聂腾飞就有了扩大店面 , 招聘人手的想法 。 从创建上海网点中 , 两人领悟到 , 普通快递员或有卷款跑路的风险 。 但如果是知根知底的亲戚家人 , 风险显然会小很多 。 他们一合计 , 打算让桐庐县的亲戚朋友们前来助阵 。
知道能和他们一起创业 , 老乡可高兴坏了 。 像是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 , 还有桐庐县人喻渭蛟、赖梅松等人 , 纷纷从县城跑来入伙 。 毕竟都是靠双手吃饭 , 送快递可比种地来钱的容易 。
为了让公司的名字更具传播性 , 陈小英一琢磨 , 就把盛彤快递改名为申通快递 。 其中 , 通有四通八达的意思 。 而申 , 指的是上海 。 寓意为从上海开始 , 申通快递将作为最得力的“飞毛腿” , 将物件传送到四面八方 。
在亲戚好友的助力下 , 申通快递的业务从沪浙地区延展到了整个长江三角洲 。 生意越来越好 , 陈小英和聂腾飞两人却开始发愁了 。 他们知道 , 要想让申通快递发展到全国 , 一味地亲力亲为是不行的 。 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缓冲区 , 才能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 。 在分析了大量企业的发展史后 , 他们找到了突破口—加盟模式 。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宫乐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漫谈文物中的饮食文化: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
- 黄晓丹|黄晓丹: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未超出童年时读过的那些书
- 剧本|从荷花雪糕、三千佳丽奶茶到剧本杀,文创产品让我们多了去博物馆的理由
- 胃肠道|从“真香”到“真痛”,桐乡一男子一天吃了37个汤圆,进医院了
- 二等人员|焦大也有辉煌岁月,他是从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变成了二等人员?
- 满 堂:一篇散文:从落笔到收笔|周四写作课 | 散文
- 丁元英|丁元英为何从不与人计较,看了3遍《天道》,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 水笋烧五花肉|水笋烧五花肉
- 海报|海报观潮丨从奥运“冬”风,窥见文化“两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