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比深圳老师还好的工作,终于出现了( 三 )


据鄂尔多斯实力最强盛的伊泰集团财报显示 , 从2006年到2011年 , 鄂尔多斯的房价从每平米1500元 , 飙升到1.3万 。
而鄂尔多斯人对房子的热情 , 不亚于当年全国闻名的“温州炒房团” 。 最疯狂的时候 , 只要鄂尔多斯哪个地方有新楼盘 , 开盘当天便立刻被“秒杀” 。
“鬼城”已矣
2011年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显示 , 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越香港 , 位居全国第一 。
但2011年更像是鄂尔多斯的一个转折点 。 这一年8月18日 , 住建部发布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到了10月 , 全国煤炭价格开始腰斩 。 双重影响之下 , 鄂尔多斯引发了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房价从万元高峰直泻而下 , 同时也断了民间借贷的财富源泉 。
而这块多米诺骨牌 , 随后继续向下推动 , 将整座城市的社会氛围推向了矛盾之中 。 这座一年前中国最富有的城市 , 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和焦急的讨债者 。
房地产泡沫破灭打破了无数人的发财梦 。 有的炒房客投入了600万元 , 最后只收回了0.05%的投入额 。
据鄂尔多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 截至2012年4月底 , 全市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同比下降83.4% ,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仅为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 。
房地产泡沫破灭 , 鄂尔多斯街头到处都是“半拉子工程” 。 /视觉中国
“鬼城”的别名 , 也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在部分外媒的眼中 , 康巴什新区人烟稀少、“半拉子工程”众多 , 就是一个当代“丰都” 。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康巴什也不是——最起码 , 鄂尔多斯之后走出了煤炭狂热的盲目困境 , 结合棚户区改造推行俗称“房票”的鄂尔多斯市房屋兑换凭证 , 逐步解决了早些年因盲目开发而造成楼盘的库存过剩问题 , 康巴什新区也渐渐有了人气 。
如今人们来到康巴什 , 看到的不再是一座“鬼城”的模样 。 新区的中轴线上 , 分布着5座展现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 。
今天的康巴什 , 早已不再是外人眼中的“鬼城” 。 /图虫创意
2015年 , 画家刘小东回忆起去鄂尔多斯创作时 , 曾这样评价这座城市:
“鄂尔多斯的两万人口主要是公务员 , 或者是围绕公务机关的服务人员 。 人也都是东胜过去的蒙古族 , 或者是牧区的人进了城 。 人们很守规矩 , 街道干净卫生 , 吃饭排队都是不乱的 。 那么大面积没有一个人乱停车 , 没有一个人闯红灯 。 见着行人肯定要避让 , 老远就停车 , 跟外国人一样 。 ”
棚改、去库存 , 加上前文提到的名校效应 , 这座在库布齐和毛素乌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的荒地上建立起来的新城 , 已经成了鄂尔多斯未来的发展宝地 。
转型的背后 , “教资热”的思考
鄂尔多斯这一名称的来历 , 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曾用于纪念成吉思汗的“八白室” , 最初就是建立在鄂尔多斯 , 并最终留在了鄂尔多斯 。
800年前 , 成吉思汗带领骑兵征战南北时 , 曾这样评价鄂尔多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 , 戴胜鸟儿育雏之乡 , 衰落王朝振兴之地 , 白发老翁享乐之邦 。 ”
在今天 , 成吉思汗依然是鄂尔多斯的文化象征 。 /视觉中国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当代 , 鄂尔多斯都是一片富饶的物质宝地 。
但藏在地下的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被挖完 , 矿井总有一天会枯竭被废弃 。 加上目前热议的“碳达峰”“碳中和”等国际议题 , 依靠传统资源发展经济 , 显然已经不再可行 。
鄂尔多斯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 梳理媒体报道发现 , 近几年鄂尔多斯的经济产业 , 已经悄然有了新变化:诸如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项目 , 已经在鄂尔多斯落地生根 , 尽管在这其中难免遇到了不少坎坷 。
全球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 , 就在鄂尔多斯 。 /视觉中国
与之同来的还有增长的人口 。 根据七人普的数据 , 鄂尔多斯全市常住人口约215万人 , 与十年前相比增长10.97 % 。 增长的人口里 , 有不少来自青海、甘肃 , 以及内蒙其他地区的外来人口 。
要发展新产业 , 首先得要有人才 , 这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行得通的道理 。 全国各大城市都对人才趋之若鹜 , 鄂尔多斯也不甘示弱 。
更何况 , 这座人均GDP名列全国第二的城市 , 能够被挖掘出来的潜力并不小 , 不仅仅只有投入招比深圳老师还要高的资金来广招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