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比深圳老师还好的工作,终于出现了( 二 )


与这座城市2020年3.53千亿元的GDP总量相比 , 大手笔投资教育也是理所应当 。 这也是为什么当舆论对“60万年薪”产生质疑时 , 招聘老师能用“我们的财政负担得起”有底气地进行回应 。
但这次在全国范围内高薪招收高学历的中小学老师 , 不过是鄂尔多斯花重金大力引进人才的其中一环 。
今年9月 , 鄂尔多斯发布的《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人才新政”)中指出 , 对顶尖人才团队进行“一事一议” , 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获评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 。
“人才新政”还列明 , 对于全职在鄂尔多斯工作的“天骄英才”“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青年优秀人才” , 分别给予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工作补贴 。
当然 , 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大了 ,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学区附近的房价——比如过去被蔑称为“鬼城”的康巴什新区靠近学校的小区房价 , 比一河相隔的小区高了3000-4000元 。
康巴什新区靠近学校的小区房价 , 比一河相隔的小区高了3000-4000元 。 /视觉中国
但鄂尔多斯在教育领域“土豪”般的投入 , 只是这座城市的高人均GDP的其中一个表现而已 。
煤炭拉来的土豪城市
在最近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国GDP百强城市榜单中 , 上半年人均GDP达到9.47万元的鄂尔多斯位列第二 , 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抛在了身后 。
这座城市发家致富的产业 , 并不只有能够温暖全世界的羊绒 , 还有全国最丰盛的煤炭资源、质量上乘的稀土(高岭土)和占全国储量1/3的天然气 。
羊、煤、土、气 , 读音合起来恰好就是成语“扬眉吐气” 。 也正是如此 , 鄂尔多斯的城市建设者们 , 早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在用谐音来写宣传标语:“扬(羊)眉(煤)吐(高岭土)气(天然气)促发展 。 ”
而让鄂尔多斯经济产业扬眉吐气的 , 主要是煤矿 。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 ,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 。 被誉为“乌金之地”鄂尔多斯 , 则是整个内蒙古煤炭产能的支柱 。
据统计 , 鄂尔多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6 , 而全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含煤面积约占70% 。 超过200座大大小小的煤矿 , 如星罗棋布般散布在鄂尔多斯的各个角落 。
煤炭存储量丰富的鄂尔多斯 , 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 /视觉中国
而从这里出发去往曹妃甸港口的煤炭货运专列 , 就能让一列设有105节车厢的火车变成“巨无霸”级别的“万吨大列” 。
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的数据显示 , 今年10月以来 , 鄂尔多斯日均产量达到219万吨 , 较上月日均增加25万吨 。 截至10月10日 , 鄂尔多斯全市正常生产煤矿229座 , 产能超过6.5亿吨/年;单日最高产量达到234.2万吨 , 创年内新高 。
但鄂尔多斯并非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兴市——起码在2000年发现了大型煤田之前 , 这里的GDP常年在内蒙古的倒数几位里徘徊 。
但自从大型煤田被发现之后 ,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便开始兴旺发达 , 以至于身家万贯的富豪比比皆是 。 在能源开发最兴盛的时代 , 很多住在矿区边的鄂尔多斯家庭拿到了每人100余万元的土地赔偿款 。
而这笔赔偿款到手之后 , 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换豪车、买好房 。 于是乎 , 鄂尔多斯便有了“大街上的路虎比出租车要多”“开着路虎在大草原上放羊”的都市传说 , 甚至人们单凭路虎的外观和配置 , 就能大概判断出车主的地位和身份 。
有人在鄂尔多斯街道上测试过 , 10分钟内就有20辆路虎驶过马路 。
而煤炭产业兴旺发达 , 也让早些年的鄂尔多斯社会变得非常浮躁——人们不是去借贷 , 就是去炒房的路上 。
2011年 , 住建部联合高和投资发布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称 , 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因为月息低、放款快、借款门槛低等特点 , 民间借贷规模非常庞大 , 全市参与借贷的居民人数几乎达到了80% 。
【考试|比深圳老师还好的工作,终于出现了】在高额利润诱导下 , 民间借贷成了一场全民狂欢盛宴 , 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抬高了当地方兴未艾的房地产价格 。 不少煤老板也在其中掌握了财富密码 , 摇身一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商 。
加上鄂尔多斯市政府2004年开始启动建设距离老城25公里开外的康巴什新区 , 在一众开发商的助力之下 , 一幢幢大厦在这片新区里拔地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