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81式步枪( 五 )


击针增重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 就形状而言 , 击针是一个筷子形的零部件 , 击针前端负责打响底火 , 后端负责被击锤撞击 。 从受力的角度看 , 击针应该越短越好 , 这样刚度才好 。 就像我们拿着竹竿去捅人 , 竹竿越长 , 本身折弯的可能性就越大 。 击针是金属 , 韧性没有竹子好 , 受到的撞击却很大 。 因此 , 细长的击针很容易在多次使用后断裂 。
56冲/AK47的机匣长度短 , 比较紧凑 , 扳机紧挨着弹匣 , 而81式机匣长 , 弹匣离得较远
从形状上讲 , 击针的基本轮廓是很简单的 , 它是一个圆柱 , 各国的击针大致如此 。 先天形状的简单 , 导致各国的设计师都很难从形状优化的角度提升击针寿命 , 只能依赖材料和加工来保证 , 或者干脆降低击针的寿命要求 , 用一枪多击针的方法来保证总寿命 。 但无论哪一种都是无奈之举 。
击针增重之后的另一个缺点是膛外炸、不停射或者单打连 。 这个问题简直是枪械设计中的噩梦 。 在复进过程中 , 在自动机已经完成推弹动作后 , 如果自动机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故障) , 出现了大幅度减速 , 那么击针就会在惯性下向前运动 , 就像汽车刹车后 , 人员(击针)会往前倾一样 , 有一定概率在没闭锁时就打响枪弹的底火(膛外炸);或者在闭锁时 , 由于自动机减速 , 不用射手扣动扳机 , 击针自己就打响枪弹(不停射、单打连) 。 击针越长、越重 , 自动机复进速度越快 , 这个问题就越明显 。
81-1式步枪的折叠钮 , 按下折叠钮才可以折叠/ 展开枪托 , 枪械的维护附件则藏在白色箭头处
相比于大多数步枪 , 81式步枪的自动机依然是偏慢的 , 与此同时 , 我国生产的7.62×39毫米M43枪弹 , 即56式步枪弹 , 是引进的苏联成熟枪弹 , 虽然性能不太突出 , 但可靠性很好 , 生产一致性很高 , 底火也不太敏感 , 是世界上著名的“好脾气”枪弹 。 因此 , 81式并没有出现膛外炸、单打连等故障 , 仅仅是击针加工更麻烦了而已 。
原版的M16步枪 , 击针固定在枪机框上 , 在开锁时 , 击针是“缩”起来的 。 这样不容易出现膛外炸 , 但不停射、单打连依然有可能发生 。 德国人在设计HK416时 , 选择在枪机框上设计了击针保险 , 只有射手扣动扳机、释放击锤时 , 击锤才会把保险打开 , 击针才能打响枪弹 。
我对HK416的击针保险有几个判断 。 首先 , 我不太相信击针保险是多此一举 , 德国人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 但我至今依然没找到一个让我自己十分信服的原因 , 以证明HK416击针保险必不可少 。 第二 , HK416的用户比较杂 , 要卖给多个国家 , 这些国家生产的5.56×45毫米枪弹质量参差不齐 , 底火的特性更是差异明显 , HK416作为一款外销为主的枪械 , 多一道保险就多一道安全 。
FN SCAR步枪的枪托折叠钮位于枪托侧向 , G36的折叠钮与之类似 。 如果折叠钮位于这个位置 , 那么枪托折叠后一般都是可以猛拉开的
枪托我个人非常喜欢81式步枪的木制枪托 。 从56冲到81式 , 为了减小抵肩点和枪管不同轴导致射击时的翻转力矩 , 81式提高了枪托的位置 , 但很聪明地设计了一个“贴腮坑” , 射手贴腮时 , 可以把脸贴在坑里 , 坑的边缘非常圆润 , 贴腮非常舒服 。 AK47上也有这个坑 , 但并不如81式舒服 。 可惜的是 , 贴腮坑的设计 , 在后续的有托式步枪中并没有传承下来 。
前前后后 , 我见过很多81-1 , 但只见过一支木托的81式 , 贴腮部分的舒适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遗憾的是 , 那支81式的枪托已经松动了 , 接近于脱落 。 木制枪托抵肩面积更大、更舒服 , 木头本身也能吸收一定的后坐能量 , 实际射击体验比折叠铁枪托的81-1式更好 。 此外 , 从图片来判断 , 没有贴腮坑的81-1式的折叠托 , 枪托位置似乎比81式更低一些 。
至于81-1的折叠枪托 , 我个人并不喜欢 。 它的贴腮部位是金属的 , 虽然做了一定的圆滑处理 , 但贴腮感远不如木托 。 金属的枪托还有冬天冻脸的嫌疑 。 81-1采用了右侧折叠枪托 , 枪托设计了补偿机构 , 能自动补偿折叠机构的磨损 。 然而 , 我军的操枪动作向来比较粗放 , 例如“枪放下”动作 , 直接“啪”的一下握住护木 , 把枪托怼在地上 , 长期下来很多81-1式的折叠枪托都变得松松垮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