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这个中国三线小城,凭什么在德国的影响力,比在中国还要大?( 二 )


“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德国成为世界先进制造强国的“秘密武器” 。 刚卸任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说:“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社会经济贴上了成功的标签 。
克恩-里伯斯的创始人Hugo Kern就是双元制学徒出身 , 这也是斯坦姆博士在太仓引入双元制教育的原因之一 。
克恩-里伯斯联系了太仓当地的太仓中专 , 提出一起建立培训中心 。 通过企业与学校、政府的多方协调 , 最后三方达成一致:招生由企业主导 , 每年企业经理负责去学校招生 , 学校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制定学习规划 。 此外 , 企业每月给学生发津贴 , 学校收学费 。
培训中心还根据中国实际情况 , 对德国“双元制”的一些规定做了“改良”:学生数周或者数月往返学校与企业一次 , 课程也从四年制改成中国的三年制 。
2001年 , 在中德政府的推动下 , 太仓建成国内首家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DAWT) , 由克恩-里伯斯、主营创新教育教具的德国慧鱼、太仓高新区政府和太仓中专共同经营 。 DAWT培养出来的学生 , 除克恩-里伯斯之外 , 其他企业可以以5万元的价格 , 从这里“买”走一名学员 。
后来 , 随着越来越多的德企进驻太仓 , 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涨 , 需要的工种也越来越多 , 许多德企也纷纷效仿克恩-里伯斯的做法 , 在太仓建立培训中心 。
太仓政府也把双元制当做当地招商的一张特色名片 , 为此每年拨出2000万补贴双元制 , 设立培训中心的外资企业每年可获得200万补贴 , 大专院校的双元制学生每年可获得5000元政府补贴 。
目前 , 太仓已经建立了二十多个双元制培训基地 , 为当地企业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 像克恩-里伯斯在太仓的工厂有八九百名工人 , 其中双元制员工有100名左右 , 占比12%左右 。
双元制也已经成为当地的招牌 。 据说 , 很多德资企业到太仓考察 , 第一站就是去培训中心 。
【3】
2018年 , 太仓姑娘王逸雯即将高中毕业 。 当时 , 驻太仓德资企业亿迈齿轮到她所在的高中宣讲 , 为亿迈齿轮和苏州健雄职业学院的双元培养班招生 。 进了这个班 , 学生4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 剩下60%的时间在亿迈齿轮接受培训 。 毕业后 , 学生就可以进入亿迈齿轮工作 。
和很多选择“双元制”教育的太仓本地年轻人一样 , “工作有保障”、“待遇不错”是吸引王逸雯的地方 , 她通过考试和双选 , 成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2018级学生 。
在这里 , 她接受的是“三站互动、4-6轮换”培养模式 , 即每4-6周 , 学生在职业学院、企业岗位和培训中心轮换一次 , 接受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 。
她就读的健雄学院 , 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家属在2004年成立 , 以“双元制”办学为特色 。 从2007年起 , 健雄学院开始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道路 。
在改革开放之初 , 我国也曾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双元制” , 但大多是昙花一现 。 双元制的精髓 , 在于校企深度合作 。 而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 , 缺少的正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 这也是早期双元制失败的原因 。
健雄学院吸取德国职业教育办学成功的经验 , 对双元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 提出“定岗双元制”模式 。
在这种模式下 , 学校引导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 。 企业抽调专门人事及培训精英 , 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 。 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培训 , 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技能培训 , 以员工身份在企业接受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 。
像王逸雯这样的双元制培训班的学生 , 在校三年时间里 , 大半时间都在培训中心和工厂做实训 。 按照企业的规定 , 实训期间他们保持与工厂一致的作息 , 每天保证8小时工作时间 , 没有课间休息 , 只有中午1小时休息时间 。 学期结束时 , 学徒接受德国商会(AHK)的认证考试 。 等到满了三年培训记录 , 毕业时参加AHK第二次考试 , 拿到德国认证的专业技能证书 , 学生的水平便不输德国工人 。
双元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愁就业 , 近些年来 , 双元制毕业的学生平均月薪能达到七八千元 。 健雄学校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韩树明表示:每年的就业率达到97%以上 , 剩下不到2%都去创业了 。
王逸雯毕业时 , 两次AHK考试都接近满分 , 直接进了亿迈齿轮 。 因为成绩优异 , 她没有从事一线生产 , 而是成为一名培训师 。 通过王逸雯 , 很多双元制学生也看到了在企业成长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