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来武汉不得不看:江滩芦海已从200亩长到1800亩


桐柏|来武汉不得不看:江滩芦海已从200亩长到1800亩
文章图片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8日讯 秋风起兮江滩白 , 岸边垒垒芦荻花 。
江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 每年最佳观赏期的一个多月里 , 汉口江滩芦苇景观至少能吸引10多万名游客 。 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 , 汉口江滩芦海便进入最佳观赏期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汉口江滩芦苇景观是从200亩长到1800亩的 , 而这 , 是人工与自然合理造就的 。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湿地专家刘文治博士说 , 汉口江滩原生芦花海身处中心城区 , 却保持如此巨大规模和良好保护状态 , 这在国内同等规模城市中实属少见 。
秋日颜值担当 , 天然芦苇荡这样形成
“站在观芦栈道上 , 视野很开阔 , 远观芦苇花更能感受延绵之美 。 ”10月27日 , 市民吕女士在此散步感叹道 。 从10月下旬开始 , 汉口江滩芦苇荡进入全年最佳观赏期 , 市民游客在网上晒出花样打卡方式 。 在现场可以看见 , 上游起自粤汉码头 , 向下游绵延至二七长江大桥 , 绵延6公里芦海 , 成为武汉赏秋的必到打卡点 。 芦苇荡最宽处达200米 , 最窄也有四五十米 , 当秋风拂过 , 花海泛起层层波浪 。
芦苇荡景观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力 。 江滩办负责人介绍 , 武汉本地人与外地游客都爱来赏玩芦苇荡景观 , 比例几乎一半一半 。 “一到最佳观赏期 , 游客比日常多了一倍不止 , 每逢周末都有近万人次前来打卡 。 ”登栈桥赏芦苇、穿汉服拍写真;天气晴好时 , 每天十来对新人在此拍婚纱照 。 汉口江滩芦花节已连续举办十三届 , 市民游客齐聚“荻海絮语” , 共同诵读经典、听涛赏芦 , 打卡文创市集 , 年年玩出新花样 。
江滩芦苇荡如何形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博士、研究院刘文治从事湿地环境与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多年 。 他解读 , 2001年 , 武汉在汉口江滩实施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进行了吹填平整 , 构建大面积的地势相对平缓区域 , 为芦苇和南荻的自然恢复和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条件 。 汉口江滩芦苇荡目前的主要物种为芦苇和南荻 , 两者均为长江中下游河滩的优势物种 , 喜欢生长在水缓水浅、外部影响较少的河滩或湖滨区域;其种子和无性繁殖体随着江水扩散传播 , 迅速生长扩散 , 形成一片天然芦苇荡 。
生态保护有效 , 芦苇荡成靓丽景观
管理部门对江滩的严格管理 , 减少了人为活动对芦苇荡的破坏 , 让天然芦苇荡成为一道靓丽景观 。 为提升游客体验感 , 2018年特修建2公里长的观芦栈道 , 沉浸式体验芦花深处的魅力 , 进一步美化江滩景观 , 实现“生态好、景观美”的长江主轴规划布局 。 汉口江滩管理办介绍 , 汉口江滩这片野生芦花海现在越来越茁壮 。 此前只在长江二桥下长有两三百亩 , 这些年来生长环境良好 , 向上下游自然滩涂不断扩展 , 如今已有1800亩 。
刘文治解读 , 要形成大面积的芦苇荡需要适宜的生境条件 , 包括浅水、湿润淤积的土壤以及较好的水文水质条件 。 在长江中下游人为活动较少的河岸带以及湖泊湿地中 , 芦苇荡较为常见 , 但像汉口江滩这样大面积的、城市中心分布的天然芦苇荡 , 在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中的江河滩涂中鲜有发现 , 因此具有独特地位 , “目前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比较有效 , 能较好地维持江滩芦苇荡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
为防止火灾以及减少植物腐烂对长江水质的污染 , 目前汉口江滩每年冬季都有专人收割芦苇和南荻的地上茎秆 , 并将收割的芦苇和南荻粉碎后用旋耕机翻入土壤中 , 作为肥料为来年植物再次绽放提供营养 。 收割并不会造成芦苇和南荻消亡 , 江滩每年收割的都是地上茎秆 , 其根系十分发达 , 深深扎入地下 , 生命力顽强 , 来年春天能继续生长 。 在刘文治看来 , 芦苇茂盛是江滩作为一个湿地生长呈现良好走势的反映 , “在武汉这样大城市的闹市中心区 , 有如此大规模的芦荻荡景观 , 在国内十分罕见 , 值得武汉全体市民的关注和保护” 。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侯钰倩 张金玉 记者黄丽娟 实习生陈炀 通讯员向丽华 陈长丽)
【编辑:丁翾】
【桐柏|来武汉不得不看:江滩芦海已从200亩长到1800亩】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