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慈幼院|天堂一般的学校!香山慈幼院曾是6000孤贫儿童的桃花源( 八 )


多年后 , 曾在慈幼院任过教的陈树人老师 , 回忆起该院昔日的盛况 , 仍感慨万千地说:“只就经费一端言之 , 已远超过张伯芩先生之于南开 , 胡元倓先生之于明德 。 全赖秉老爱心独运 , 发为民胞物与 , 救死恤伤之信心 , 致其毕生教育及慈幼事业之辉煌成就 , 足以垂范后世!”
“无事无时不改良”
既然把孤儿视同己出 , 自然不能只养不教 。 曾担任过慈幼院学生自治会主席的胡健晚年回忆 , 一开始 , 熊希龄和当时其他教会团体的想法相同 , 慈善行为主要是对孤贫儿童予以相当的养育 , 并教以谋生的技艺 , 使之能自立于社会 。
开院一年以后 , 熊希龄感到慈善救济旨在救人之“身” , 慈善教育才能救人之“心” 。 于是 , 他邀请蒋梦麟、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数十位当时著名的教育家 , 担任香慈评议会的评议员 , 出谋划策 , 一起帮助慈幼院办教育 。
这还不够 , 1921年 , 熊希龄又与蔡元培等创办了中华教育改进社并委托研究改进香慈的教育 。 胡适、陶行知等当时也是中华教育改进社的骨干 。
很多儿童入院后 , 在院学习达18年之久 , 这足以供教育家们进行次第试验 , 此时的香慈简直可以看做中国最大的实验学校 , 提供了当时最前卫的教育 。
熊希龄作《香山慈幼院院歌》 , 让孩子们天天唱在口里 , 记在心上 , 是通俗版本的办学方针:
好好读书 , 好好劳动 , 好好图自立 。 大哉本院香山之下 , 规模真无比!重职业 , 自食自力 , 精勤莫荒嬉 。 好兄弟 , 好姐妹 , 少年须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