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近四成致残 黄悦勤呼吁让精神残疾者活在阳光下


精神障碍近四成致残 黄悦勤呼吁让精神残疾者活在阳光下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  王冰洁
【精神障碍近四成致残 黄悦勤呼吁让精神残疾者活在阳光下】编者的话:如果有人坐着轮椅、装着义肢、戴着助听器 , 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是肢体残疾、听力残疾 。 但很多人不知道 , 精神疾病也会导致残疾 , 却往往不易被发现和不被理解 , 精神残疾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 。 本期 , 我们特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教授来谈谈精神残疾 , 一起关注这群常被社会遗忘的人 。
精神障碍 , 近四成致残
“她现在每天就在家待着 , 不爱说话也不愿出门 , 没法去工作 , 就在家帮忙做点简单的活儿 , 和丈夫也在一年前离了婚 , 这以后可怎么办呢?” 聊起34岁患抑郁症的女儿 , 刘阿姨的语气非常哀伤:“甚至连很多亲戚、邻居都冷嘲热讽 , 说我家有个疯子 , 心里真的太难受了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 这样的患者和家庭 , 都为“精神残疾”困扰 。
当一个人的情绪忽高忽低 , 常会过度惊恐、愤怒 , 甚至出现妄想或幻觉、无法应对日常问题或压力、有自杀倾向 , 就很可能是患上了精神障碍 。 这是以个体认知、情感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一类复杂的症状群 , 常见的有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间歇性爆发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等 。 而当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 , 仍然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 , 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 , 就可以被评定为“精神残疾” 。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 我国有精神残疾人827万 , 约占残疾人口总数的10% 。 黄悦勤教授团队开展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 , 罹患上述六大类精神障碍的患者中 , 达到残疾的患者所占比例(致残率)为37.29% 。 也就是说 , 在上述精神障碍患者当中 , 接近四成属于精神残疾 。
严重程度分四级
有些精神残疾患者可以生活自理 , 甚至分担部分家务劳动 , 但有些完全与世隔绝 ,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值)和生活适应能力等标准 , 精神残疾可分为4级 , 评分越高 , 残疾程度越重 。
一级: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 他们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 洗澡、吃饭都有困难 , 忽视自身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 , 无法工作 , 不能学新事物 , 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
二级:与照护者简单交往 。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 基本不与人交往 , 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 ,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 在监护下 , 他们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 能表达基本需求 , 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
三级:偶尔主动参与社交 。 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 , 但能与人简单交流 , 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 独立从事简单劳动、学习新事物 , 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 。 被动状态下 , 他们也可以参与社交活动 , 偶尔会主动参与;所需的支持是经常性、短时间的需求 , 部分生活需他人照料 。
四级:能够从事一般工作 。 生活上能基本自理 , 但能力比一般人差 , 有时忽略个人卫生 。 能与人交往、表达情感 , 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 。 能从事一般的工作 , 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 , 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他人照料 。
调查结果显示 , 在我国上述六类精神障碍导致的精神残疾中 , 四级患者占比最高 。
“能说话、能出门”就是康复
由于情感淡漠、思维贫乏、行为迟钝等 , 不少精神残疾患者失去了工作能力和人际社交能力 , 需要专门人员看护 , 大多是家人 , 这占用了家庭劳动力 , 使经济收入减少;有些甚至需要长期或终身治疗 , 医疗费用昂贵 。 有的家属为减少精神残疾者肇事肇祸 , 甚至将他们关在家中 , 不让其与外界有过多接触 。 这种隔离会加深精神残疾者的残疾程度 , 或诱发别的心理疾病 , 导致恶性循环 。 因此 , 积极的治疗和精神康复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