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户决策与产品设计


编辑导语: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 , 首先要清楚用户需要什么 , 确定影响用户决策的是什么 , 再根据用户的决策进行设计 , 最后在对应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文是作者关于用户决策和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 ,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互联网用户决策与产品设计
本文插图
最近产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想法 , 大体思路是先看用户产生一个决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 然后再在产品层面上做对应的设计 。
以销售进行类比的话 , 销售人员是通过每次和客户打交道来逐渐建立信任关系 , 最终完成销售转化 。
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也是类似的 , 通过产品每次和用户之间的交互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 , 最终完成产品的转化 。
比较大的区别在于销售人员和客户之间的交互是双向的 , 销售人员可以通过主动沟通和其他方式来完成销售转化;而做产品更多是被动的艺术 , 没有办法通过很多方式来主动的和用户进行交互 。
这也就要求着产品在设计的时候 , 要能够更多从用户心理变化的角度出发 , 提前考虑到对应的变量 , 然后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
一、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我们每产生一个行动 , 背后都是一条决策链条——有时候可能很复杂 , 会考虑种种可能性 , 权衡各种结果之后再做出一个相对优的解;有时候可能很简单 , 就是下意识的做了这么个行动 。
无意识的决策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 , 我们主要看如何能影响用户有意识决策的过程 。
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将人类的行动分解为7个阶段 , 分别是:

  • 确定目标;
  • 确定意图;
  • 明确行动内容;
  • 执行;
  • 感受外部状况;
  • 解释外部状况;
  • 评估行动结果 。
有这样一个理论模型作参考 , 我们可以针对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思考和拆解 。
以日常三餐为例 , 首先我们感受到的就是饿了要去吃饭 , 或者是到点了准备吃饭 。
这个时候我们会先产生一个主观的判断 , 今天是随便凑合一下 , 还是要犒劳下自己;根据这个判断 , 我们会确定后续是随便吃点东西 , 还是买点好吃的东西 , 又或者是喊几个人一起小聚一下 。
有了想法之后 , 我们就会产生对应的行动 , 喊人或者去找一些自己平时就喜欢吃的东西 。
根据我们做这些事情得到的初步反馈 , 我们会继续明确后续想怎样 , 是人喊够了去哪集合 , 还是人不齐再想其他办法 。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 最终直到满足或者放弃我们最开始的想法 。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 , 可以发现主要会受两部分影响: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 , 一部分是我们受外部环境影响的过程 。
前者主要受个体认知的影响 , 比如年龄、性别、以往的经历 。
后者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 比如发生的场景、产品环境、 社会环境等 。
年龄背后隐藏的是社会身份变化 , 性别主要是男女价值观的差异 , 以往的经历主要是基于以往的一些经验得到的解决方案 。
比如一名18岁的在校男大学生 , 和一名24岁的外企女白领 , 在饿了想吃饭这件事上 , 想到的解决方案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 关注的重点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
发生的场景指的是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 产品环境指的是产品营造环境 , 社会背景主要指的是社会关系 。
比如周末在家和外出旅行就是完全不同的场景 , 有限时限量低价供给的店和正常销售的店就是不同的产品环境 , 一个人 , 还是和情侣一起 , 这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 。
个体认知+不同环境 , 会细分出来很多不同的场景和诉求 ,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具体的场景和诉求 , 然后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
二、用户决策和产品设计
以饿了要吃饭的案例继续来看 , 考虑到这个场景有太多 , 我们挑一个相对简单的外出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