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她们在天上写诗( 二 )


多浪漫的场景啊!
这一幕让我想到《我和我的父辈》中 , 施儒宏和郁凯迎写给孩子们的诗的开头:


我的孩子 , 如果可以
我想告诉你 , 世间的一切奥秘
告诉你山川大河 , 日升月落
光荣和梦想 , 挫折与悲伤
……

临行前 , 王亚平对女儿说:“妈妈要去太空给你摘星星回来 , 你等着妈妈 。 ”
女儿挥动着胳膊 , 使劲地喊着“妈妈加油”为她打气 。
王亚平与女儿的对话 , 让她这次的出发 , 也更像诗里那样——

渺小的尘埃 , 是宇宙的开始
平凡的渺小 , 是伟大的开始
而你 , 我的孩子
是让平凡的我们
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当年 , 父母辈航天工作者用刻刀一笔一笔地绘制着蓝图 , 如今 , 在天上写诗、“摘星星”的愿望 , 真的实现了 。
太空中的“她力量”
执行任务前夕 , 王亚平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
这一次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6个月 , 是第一批“在太空过春节的中国人” 。
而再次出征太空的王亚平 , 也创造了很多属于她的“第一” 。
比如 , 她是我国第一位两度出征太空的女航天员 , 也是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
神舟十三号乘组 , 会第一次出现“男女航天员出舱” , 王亚平就将成为我国“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
2013年6月11日 , 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搭乘神舟十号上太空时 , 也曾创造两个“第一”:她是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首位80后女航天员” 。
她也是我国境内第一个“太空老师” , 站在“最高的讲台”上 , 给地面上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 。
其实王亚平小时候就想过长大后要当老师 , 当律师或当医生 , 甚至凭借体能优势成为职业运动员 , 唯独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如此优秀的女航天员 。
当时王亚平去考体校 , 因为个头比较矮没被选中 , 她的小学体育老师还调侃道“这才给空军留了一条好苗子” 。 来源:山东商报
可以说 , 王亚平的飞行员之路走得懵懵懂懂 , 还有那么点“歪打误撞” 。
1997年 , 17岁的王亚平高考之前 , 听说山东省招飞考正在报名 。 因为她是班里唯一一个不戴眼镜的女生 , 被同学半怂恿半鼓励着跑去参加了考试 。 没想到就这样一路过关斩将 , 顺利地进入飞行学院 , 成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 。
在飞行学院里 , 当教员第一次带着她飞上蓝天 , 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时 , 王亚平心中突然泛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和骄傲感 。
也是从这时候起 , 她对天空开始有了向往 。
2001年毕业之后 , 王亚平进入武汉空军某部 。 2003年 , 23岁的她看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升空的时候 , 突然有了个想法: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才能有女航天员呢?
从那时起 , 王亚平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航天的种子 。
直到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 , 首次向女性开启大门 。 王亚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 并且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 , 成为了中国首批女航天员之一 。
十年前中下的种子 , 在2013年开了花 。 王亚平跟随神舟十号 , 第一次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征程 。
为实现在天上写诗的浪漫 , 包括王亚平在内的所有航天人 , 都曾经历过严苛的训练和选拔 , 这些训练的强度不会因为性别而有所差异 。
单就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来说 , 每练一次 , 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了一次“全马” , 累到结束后吃饭连拿筷子时手都抖得拿不稳 。
航天员最害怕的“离心机”训练 , 它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接近极值 , 训练时脸会变形 , 胸腔被压迫得无比难受 , 眼泪也不由自主地往外流 。 但就算这样 , 航天大队成立20多年以来 , 没有一个航天员碰过“放弃”的按钮 。
“在我的心里 , 它(这个按钮)是不存在的 。 ”
有强大的信念和意志做支撑 , 航天员们从来不喊苦 , 也从未放弃 , 这才有了她们今天能“摘星”的好状态 。
并且相较男航天员来说 , 女航天员们还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
比如她们有更敏锐细腻的观察力与感觉 , 身体条件相对更容易适应长期的太空生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