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爱|大城小爱|“救水女侠”吴永秀:救人是善举更是责任


大城小爱|大城小爱|“救水女侠”吴永秀:救人是善举更是责任
文章图片
大城小爱|大城小爱|“救水女侠”吴永秀:救人是善举更是责任
【大城小爱|大城小爱|“救水女侠”吴永秀:救人是善举更是责任】开栏语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 由人类聚合而成的城市 , 文明是其核心维度 。 我们讲一座大城 , 比起大楼摩天、人头攒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 , 更能凝聚人心的 , 是寒夜里的一盏路灯 , 是路遇危险时伸出的双手 , 是拾金不昧的一种品格 , 是敬老爱幼的一种情操……其实 , 就是温暖 。 不见得惊天动地 , 不需要万众瞩目 , 就像绢绢细流 , 润物无声 , 最终也能汇泉成河 , 成江 , 成海 。 我们就把目光投向这座特大城市 , 去找寻那些温暖人心的小爱 , 也从小爱之中 , 发现城市文明的底色 。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10月17日报道10月的成都 , 秋意渐浓 , 东风渠旁因河水的流淌空气中更显湿冷 。 堤岸上 , 63岁的吴永秀迈着矫健的步伐巡视着河面 , 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 每天巡视一下东风渠已经是吴永秀的生活的一部分 。 “我现在都还能下河去救人!”吴永秀爽朗地说到 。
吴永秀 , 自小成长在成都市成华区的东风渠旁 。 善水性的她自17岁起便在东风渠救人 , 40多年间被救起24条生命 , 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救水女侠” 。 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
吴永秀清楚地记得1975年的那个冬天 。 “那天早晨7点多 , 天黑雾大 。 我刚出门就听到有人喊救命 。 跑到渠边 , 只见一个男士穿着厚厚的棉衣 , 在水面上拼命挣扎 , 我马上跳河救人 。 ”那是她第一次救人 , 瘦小的她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拼尽全力托起溺水的男子 , 交给岸边等待的人 。
上岸后 , 吴永秀回家换好衣服 , 小跑了8公里赶去学校 , 根本没拿救人当回事儿 。 “当时也没觉得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 因为小时候 , 父母就教育我 , 在别人有困难时 , 尽可能帮助他人 ,且不求回报 。 ”可17岁少女不畏危险下河救人的消息不胫而走 , 当天下午放学回家 , 吴家矮小的平房里站满了人 。 “有人告诉我 , 我救起了当地地质勘探队的一名队员 , 为表示感谢 , 他们送了我三斤糖票和两个笔记本 。 第二天 , 锦旗就寄到了学校 。 ”回忆当时的情景 , 吴永秀十分自豪 。
此后吴永秀每一次听到呼救声 , 都不会让自己有一秒钟的反应时间 , “有时候会害怕 , 但是不能犹豫 , 在犹豫的瞬间可能一条命就没了 。 ”在吴永秀看来 , 17岁第一次救人 , 是一种本能 , 后来慢慢地 , 更是一种责任 。
吴永秀救人无数次 , 从没失手过 。 唯独那两个花季少女 ,成为了她的遗憾 。 2004年的一天 , 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和租客的女儿一起下河游泳 , 两个女孩都是十六七岁 。 三人都带着汽修轮胎当做救生圈 。 然而 , 一 阵猛浪打过来 , 两个女孩顷刻间没能抓稳 , 从轮胎滑落 , 在水里拼命挣扎 。 而父亲水性并不好 , 急得大喊大叫 。
吴永秀的家距离女孩的落水点约50米 , 听到呼喊声的她以最快的速度冲到落水点 , 纵身跳进河里 , 在附近来回搜寻了很久却一无所获 。
“当时 , 我要是能再跑快一点点 , 也许就还有救 。 ”吴永秀自责地说 。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 , 吴永秀萌生了建立“阻泳队”的想法 , 既要救人 , 更要劝阻下东风渠游泳的人 。 同年 , 东风渠“义务阻泳队”正式成立了 。 “人多力量大 , 而且随着年龄增加 , 我体力也不行了 , 这份责任是需要传承下去的 。 ”
在吴永秀的影响下 , 最初的6个人的“阻泳队”已经发展成拥有1000多名志愿者的““吴大姐爱心互助会” 。 劝导群众勿下河游泳、远离危险 , 帮助身边居民解决困难 , 对弱势群体施以援手……这个互助会的身影都会出现 , 人员还在扩大 。
“我所做的一切其实也因为我所在的城市 。 ”吴永秀感慨地说到 , 在她的眼中 , 成都是一座从来不缺温暖、不缺善举的城市 。 “爱心互助会能发展到现在这么壮大 , 就是因为大家都有爱心、都有责任心 。 我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微薄力量把正能量继续传承下去 , 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和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