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知料|古玩、车牌、5G,还有什么是诺奖“拍卖理论”吆喝不动的


“保罗 , 是我 , 威尔逊 。 你得诺贝尔奖了!”凌晨2:15 ,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家门口 , 另一位诺奖得主威尔逊在按门铃 , “他们想联系你 , 但是没有你的电话号码 。 ”
或许是因为睡意未散 , 保罗·米尔格罗姆停顿了一会儿才回答 , “哦 , 我吗?哇哦 , 行……”又问 , “只有我获奖?为什么没有你?”
好在 , 师生共享诺奖的结局再圆满不过 , 而这也是两人第四次因拍卖理论的成果共同获得重大奖项 。
如果没有门口的监控摄像记录下这段对话 , 很难相信“喜提诺奖”的方式可以如此接地气 。 多亏两位学者同在斯坦福大学工作 , 住在学校的同一个街区 , 才有“诺奖得主亲自向诺奖得主报喜”的一幕 。
除此之外 , 米尔格罗姆还是威尔逊第三位摘得诺奖的学生 。 2012年和2016年罗思(Alvin E. Roth)和霍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m)分别因匹配理论和契约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他们都自威尔逊门下 。
同属博弈论的重要分支 , 这一次 , 终于轮到拍卖理论了 。
简言之 , 拍卖理论是是在拍卖中寻找最佳竞争策略、以提高分配效率为目标的经济学研究 。
与获诺奖最多的那些宏观经济理论相比 , 拍卖理论这四个字听起来似乎平易近人得多 , 但它对当代经济生活的影响丝毫不弱 。
与许多纯粹的理论家不同 , 威尔逊和米尔格罗姆亲自将他们的学术研究应用在了现实世界中 。
从各国电信业购买频谱的方式 , 到谷歌出售广告的模式 , 两人对拍卖理论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实践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 即使对于那些未曾亲自竞标的人来说 , 也因他们的工作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效率而受惠 。
一个理论 , 多方受益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辞中写道:“实践证明 , 新型拍卖形式尤其有利于那些难以按照传统方法定价的商品和服务 , 比如无线电频谱等 。 ……因此 , 获奖者对拍卖的开创性研究对世界各地的买主、卖主和纳税人都大有裨益 。 ”
的确 , 我们正处在一个拍卖深刻影响社会的时代 。 当它的触角伸进了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如何设计更好的拍卖机制 , 使买卖方利益最大化 , 就显得尤为关键 。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赢家诅咒(winner's curse) 。
在一次典型的共同价值(common value)拍卖中 , 拍卖品的价值对每个投标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 海底油田开采权、无线电频谱、首次公开募股……都属于这种类型 。
赢家诅咒是指 , 最终的中标者可能面对两种情况:要么 , 他的出价超过了拍卖品的价值 , 不赚反亏;要么 , 拍卖品的价值低于他的预期 , 导致收益比预计的要低 。
一旦竞拍者意识到这个潜在问题 , 就会为了避免过多支付而压低自己的出价 , 最终导致拍卖品以低于市场价格售出或者流拍 。 总之 , 买方和卖方总有一边吃亏 。
如何避免这种“互相伤害”的现象 , 是拍卖理论创立伊始就在关注的 。 威尔逊自60年代起就专注这一领域 , 被业界视为“拍卖设计之父” 。 他根据共同价值的理论框架探究了矿产拍卖中的“赢家诅咒” 。 威尔逊的研究证明了 , 信息不对称时 , 竞拍者压价的倾向会更加明显 , 处于信息劣势的人的出价会变得更低或干脆放弃出价 。
米尔格罗姆在比较了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的出价策略后 , 提出要发展更兼容并包的拍卖理论 。 他的理论不仅考虑了共同价值 , 而且考虑了不同投标人给定的私人价值 ,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附加价值模型 。
36氪知料|古玩、车牌、5G,还有什么是诺奖“拍卖理论”吆喝不动的
本文插图
最广为人知的拍卖机制非英国式拍卖莫属 。 竞标者公开喊价 , 层层加码 , 价高者得 。 著名的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采用的都是这种拍卖方式 。
图源:苏富比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