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深陷亏损「泥淖」的喜马拉雅,还是门好「声意」吗?


互联互通|深陷亏损「泥淖」的喜马拉雅,还是门好「声意」吗?
文章图片
互联互通|深陷亏损「泥淖」的喜马拉雅,还是门好「声意」吗?
文章图片
互联互通|深陷亏损「泥淖」的喜马拉雅,还是门好「声意」吗?
文章图片

【潮汐商业评论/文】
Steven最近迷上了沉浸式短视频 。
在这些视频中 , 主播们通常佩戴专属的麦克风 , 来放大行动的声音 。 对于Steven这种工作繁忙的年轻人而言 , 观看此类视频有很强的代入感 , 看了约等于体验了 , 省时又省力 。
【互联互通|深陷亏损「泥淖」的喜马拉雅,还是门好「声意」吗?】
图/网络
过去 , Steven曾是ASMR的忠实爱好者 。 ASMR , 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以让人颅内高潮的音效 , 其中 , 吃饭 , 洗头 , 按摩和雨天的ASMR都十分受听众喜爱 。
但由于只能听到声音而缺少画面 , 沉浸式音频相比视频来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 一次偶然 , 他在某个短视频平台刷到了沉浸式吃饭的视频 , 正在减肥的他看得津津有味 , 逐渐成为了沉浸式短视频的爱好者 。
如今 , 随着短视频的不断细分 , 像ASMR这类专属于音频软件的细分领域也正在被侵蚀 , 音频软件们的不可替代性正在被削弱 。
其实 , 从资本市场上也可以蛛丝马迹 。
曾经大火的音频类社交产品Echo回声如今已经难寻踪迹 。 而作为音频领域的“集大成者”喜马拉雅最近也在接受新的考验 。 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 , 喜马拉雅再次踏上了上市之路 , 但在其背后 , 是饱受争议的盈利模式和并不明朗的发展前景 。
市场对喜马拉雅上市的态度或许反应了音频软件这门生意 , 确实是块“难啃的骨头” 。
01 喜马拉雅的上市焦虑在音频软件横空出世时 , 资本们曾经都给予厚望 , 但从目前的形势看 , 音频软件难以取得与视频、游戏相提并论的地位 , 市场价值也远不及长视频(爱优腾)或短视频(抖快) 。
但这或许并非是喜马拉雅的责任 。 招股书显示 , 过去三年 , 喜马拉雅收入实现了倍增 。 2018年至2020年 , 喜马拉雅的收入分别为14.81亿元、26.98亿元、40.76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91% 。 截至今年6月30日 , 喜马拉雅录得收入25.1亿元 , 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55.5% 。
从营收上看 , 喜马拉雅的确是合格的种子选手 。
图/喜马拉雅官微
目前 , 喜马拉雅的收入来自四部分 , 分别是订阅、广告、直播和其他 。 其中 , 订阅收入是顶梁柱 , 数据显示 , 2020年 , 喜马拉雅有49.2%的收入来自订阅收入 , 具体数字为17.5亿 , 2021年上半年 , 该占比为54.6% , 其次是广告和直播 , 分别占总收入的24.5%和16% 。
此外 , 今年上半年 , 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62亿 , 平均用户时长达146分钟 , 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用户收听总时长的70.9% , 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 。 相比起来 , 荔枝移动端月活用户仅有6090万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2018至2020年 , 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480万、8230万及1亿 , 同比增长从50%降至21.5% , 而今年上半年该数据同比仅增8.6% 。
但这都不是喜马拉雅最饱受诟病之处 。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 , 喜马拉雅亏损分别为7.55亿元、7.47亿元、5.39亿元和3.24亿元 , 三年半的时间总亏损近24亿元 。
从趋势上看 , 喜马拉雅的亏损正在逐年收窄 。
而造成喜马拉雅亏损的原因 , 则是由不断上涨的营业成本和营销费用所致 。
据了解 , 目前喜马拉雅的营业成本包括内容分成费用、版权授权、支付处理费用、互联网设备采购等 , 其中内容分成费用是指喜马拉雅根据收入的协定百分比向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付款 。
图/pexels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优质内容的平台 , 要想生产有吸引力的内容 , 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为此支付高额的版权费 , 招股书披露 , 喜马拉雅已与140家出版商达成合作 , 并还在IP合作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
此外 , 营销费用的上涨同样也是其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 。 2021年上半年 , 喜马拉雅的营销开支达到12.3亿元 , 同比增加一倍 。 招股书显示 , 营销开支主要用于渠道推广、品牌推广及广告 , 还有其他平台的佣金 , 相对于短视频等内容 , 音频的受众人群仍旧较少 , 因此营销推广 , 吸引用户成为其重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