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搭配|早11晚11?这份1300家公司作息表火了,哪家互联网大厂最忙?( 二 )


理由也很简单:即将正式进入职场的几人 , 都有互联网大厂技术岗实习经历 , 深感在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996现象的背景之下 , 互联网企业工作时间并不透明 。
而作为校招生 , 工作时间恰恰是选择offer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
发起者表示 , 所谓人人为我 , 我为人人 。 我们知道996是不对的 , 但它就在那里 。 他们想要出一份力 , 能做事的做事 , 能发声的发声 。 有一分热 , 发一分光 , 就令萤火一般 ,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 不必等候炬火 。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 我便是唯一的光 。
在GitHub项目页中 , 作者也写道 , “此项目依托于给为打工人们的无私奉献” 。 也就是说 , 只要你作为打工人 , 愿意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 就可以为这张表格新增你所在岗位的作息数据 。 新增数据目前可通过表格中给出的问卷链接填写 , 随后会自动更新到表格中 。
项目作者还透露 , 在项目上线以后 , 他们收到了非常多热心人士的帮助和建议 , “大家都想这个项目能做得更好更久” 。 目前 , 在表格的交流建议区 , 也已经有几十条交流评论 。 官方的3个QQ群中 , 一群二群这2个2000人群已满员 。
不过 , 虽然有不少看过表格的小伙伴都证实 , 表格中的作息时间基本属实 。 但作者们也坦言 , 目前表格尚缺少确保信息准确性的机制 。
作者们透露 , 后续可能会模仿offeeshow , 或者限制每个人提交的次数、加入投票机制来提升表格的可靠性 。
另外 , 前文也提到 , 该文档一度被举报下线 。
对此 , 作者们表示会继续进行调研并调整项目规划 , 争取让这个项目存活得更长久一点 , 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为打工人们服务 。
当代职场青年现状:一线城市超八成90后常加班9月底时 , 猎聘发布了《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 , 通过大数据分析了当代职场青年现状 。
数据显示 , 76.71%的90后职场人日常经常加班 。 其中 , 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超80%;新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占比为76.61%;二线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为76.15%;三线及以下城市90后经常加班的占比为61.54% 。 由此可见 , 随着城市变小 , 经常加班的情况有所缓解 。
就加班时长来看 , 90后职场人加班时长在“1-3小时”的占比超9成 , 其次为“3小时以上” , 占比5.83%;“1小时以内”的占比为3.68% 。 其中 , 工作量过大、职场内卷、开会过多是导致经常加班的三大主因 。
虽然近9成90后职场人认同“过度加班是透支生命” , 但67.73%的人表示因为生活成本高且工资低 , 不得不加班;此外还有攒钱、还贷、孩子教育家庭开销等压力迫使打工人向加班势力“低头” 。
不要成为流水线与“KPI机器”曾经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 过去20年内、尤其是最近10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内 , 厮杀、抢夺、攻城略地 , 大量的造富神话也为这些巨头公司套上耀眼的光环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 光环之下没有阴影 。 近两年来 , 35岁年龄线、内卷乃至“007”等 , 正在引发一波波的情绪反弹 。 “感觉员工就像个没有感情的KPI机器 。 ”有人吐槽道 。
所谓的35岁年龄线 , 在许多互联网企业内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 。 一位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 在自己公司内部 , 超过35岁的中低层员工将不再予以升职 。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 , 35岁 , 意味着你的未来能够“一眼望到头”了 。
“一眼望到头”还是最好的情况 。 另一个结果是 , 在高强度的内卷文化下 , 很可能35岁后会被扫地出门 。 “不是说会直接辞退35岁的员工 , 但是有低潜力一说 。 ”另一位新近上市的互联网大厂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 “我身边有不少36岁的P6员工会因此不被续签合同 。 ”
这也逼迫着 , 在35岁之前 , 员工需要全速奔跑 , 由此衍生出的“酒桌文化”“加班文化”并导致的悲剧在近两年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
如2020年12月底 , 拼多多22岁的女员工猝死事件后 , 让我们窥视到 , 同城生活这个赛道工作强度之大完全超乎想象 。 比如每个月工作时间达到400小时 , 算下来不休班每天几乎要连轴工作13、4各小时;比如不由分说将新入职员工从上海调入新疆 。 更夸张的细节是 , 即便在总部 , 每100个员工才分配有一个厕所坑位 。
正因如此 , 当时有网友总结:“心脏与字节 , 只能有一个跳动 。 生命和工资 , 只能拼一个多多 。 ”并附带一句横批:“福报绵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