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创新体系”为技术产业化赋能,促进创新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无时无刻不面临失败死亡的风险 , 如何跨越科研成果到实际应用转化的死亡谷?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喻学锋看来 , 这离不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的建立 。
在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嘉宾分享中 , 喻学锋以智造新材 , 创享未来为主题 , 分享了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的先进院模式 。
作为新材料的探索者之一 , 喻学锋在2014年起开始从事黑磷研究 。 此后 , 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黑磷晶体千克级制备 , 并将黑磷成本降低了3个数量级 , 拓展了黑磷在柔性电子、锂电池、燃料电池、氢能等领域的应用 。
2016年 , 深圳先进院与湖北兴发集团合作 , 共同投资组建了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 , 喻学锋团队的黑磷制备技术在两年时间内以2500万元实现产业化转让 。
这背后 , 深圳先进院与链条上下游形成的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居功至伟 。
喻学锋介绍说 , 团队基于深圳先进院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 , 面向产业需要开展源头创新 , 使科学知识与市场价值合二为一;通过研究中心+模式 , 进一步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研究中心+企业联合实验室的模式 , 实验室技术优势与企业生产管理优势双管齐下 , 可使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双螺旋’协同发展 , 进而推动成果从小试到中试转化 , 加速了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 喻学锋总结说 , 成果转化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 而是一个团队的协同合作、平台与平台之间的资源置换 。
目前深圳先进院已建立了10多家外溢机构 , 武汉中科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 喻学锋所在的材料界面研究中心与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 , 共同开展微胶囊技术的中试和成果转化 , 建成了年产300吨的多种无醛微胶囊中试生产平台 , 微胶囊墨水的一项专利以5年900万元实现技术许可 , 依托技术服务、产品加工实现年市场化收入超2000万元 。
喻学锋表示 , 工程化阶段是跨越成果转化死亡谷的关键 , 如何把一个样品转化成产品 , 需要考虑成本放大问题 , 工程师的作用很重要 。
在实验室 , 只需一个试管进行数毫升的实验;但在产品转化阶段 , 有可能需要吨级试验 , 这就需要发挥工程师的作用了 。 如何设计生产装置、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保证生产过程的环保要求、尽量减少失败的可能性等 , 这些都是工程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 喻学锋介绍 , 目前其中心团队已达百人规模 , 学科覆盖物理、化学、材料、生物、机械等 ,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接近1/3 。
喻学锋进一步告诉采访人员 , 研究中心+外溢机构的方式 , 能够通过建立灵活的薪酬体系和企业化管理机制 , 招募到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产品经理和市场人员 , 弥补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人才类型的不足 。
“成果转化创新体系”为技术产业化赋能,促进创新发展■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