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藜麦助力产业扶贫微型样本:在盐碱地上种出的富裕路( 二 )


而藜麦的引种成功也让贫困户从中得到了实惠 。 2018年种植藜麦为代家村群众直接创收86万元 , 间接带动95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增收9.3万元 。
56岁的范兵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 虽然家里有18亩多地 , 但农作物产量低 , 一年下来只能收支相抵 , 而家中的收入主要靠范兵养牛卖小牛为主 , 前几年牛价较低 , 他和妻子操着两个孩子上学 , 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
2018年 , 范兵试种了5亩多藜麦 , 并且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 , 精心照料 , 第一年即获得了丰收 , 卖出了1万4千多元的纯收入 。 尝到了甜头的范兵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 从2019年的9亩地 , 2020年又流转了部分别人的土地 , 把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 , 虽然今年的收成还没有卖完 , 但范兵已经盘算着 , 这两年牛价高企 , 他准备用今年卖藜麦的收入再添给家里添2头母牛 。
同样从中受益的还有村里的贫困户霍俊清 , 他曾是周围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能人 , 开过饲料厂 , 在肉牛生意上也是好手 。 但在2010年前后 , 由于霍俊清的妻子得了一种罕见病 , 几年下来治病花掉几十万 , 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 霍俊清也成了贫困户 。
2018年 , 驻村工作队的推荐下 , 生意嗅觉灵敏霍俊清看到了藜麦的生意机会 , 一口气种下100亩 , 刚刚完成播种 , 毛红领带来的客户就将其全部订下 , 见此情形 , 霍俊清又加种了100亩 , 也在年底销售一空 。 当年霍俊清因为种藜麦就收入20-30万元 , 从贫困一步变小康 。
藜麦产业扶贫的样本
在毛红领看来 , 代家村也是张北县较早开始产业化种植藜麦的村子 , 也是藜麦产业扶贫的一个微小样本 , 经过3年的培育 , 藜麦种植产业在代家村扶贫工作上已见到了成效 。
据驻村工作队的预估 , 经过努力 , 目前代家村村里平均人收入已经达到1.3万元到1.4万元每年 , 已经实现了脱贫 , 而藜麦产业在增加人均收入的贡献上 , 约占30% 。
一方面 , 一部分贫困户通过种植藜麦获得了直接收入实现脱贫;另一方面 , 村中以前的贫困户大部分都是因老或因病致贫 , 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 , 过去主要依靠政府兜底 , 但通过流转土地 , 也可以从藜麦种植产业的发展中获得收益;此外 , 藜麦加工厂每年还可以为集体带来一笔20万元-40万元的收入 , 而且每年藜麦田除草和收割时还会带来大量的雇工岗位 。
第一财经|藜麦助力产业扶贫微型样本:在盐碱地上种出的富裕路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藜麦品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产业发展也在不断提速 , 据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统计 , 自2013年以来 , 我国藜麦种植面积以平均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 。 目前 , 我国藜麦总种植面积约20万亩 。
本身藜麦种植的难度并不大 , 村里的藜麦种植大户刘敏告诉采访人员 , 她从2019年开始种植藜麦 , 目前拥有300亩的种植面积 , 本身藜麦的种植难度并不大 , 前期除草需要投入一些成本外 , 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田间管理 , 而且耐旱 , 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 , 盐碱地上也可以达到亩产200斤以上 。
2019年 , 看到连续两年种植藜麦获得可观的收入 , 不少村民种藜麦的热情高涨 , 当年代家村的藜麦种植面积一下扩充到1300亩 , 收获了几十万斤 , 但2020年年初疫情的影响 , 加上突然放大的产能 , 让部分藜麦销售缓慢 , 也让村委和驻村工作队感到了压力 。
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在积极帮助合作社联系销售渠道 , 包括进超市、进电商平台、做直播带货等等 , 并与张家口中烟集团深度合作 , 进一步实现订单式销售;另一方面 , 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也在重新思考代家村的藜麦种植和发展计划 。 2020年 , 经过讨论 , 代家村将藜麦的种植面积进行了控制 , 缩减到2018年的水平 , 即360亩 , 这也是代家村申请有机种植的面积 。
毛红领认为 , 发展产业是扶贫实现造血的根本 , 藜麦作为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 又易于种植 , 增收的效果很明显 , 因此藜麦在一些特殊地区的产业扶贫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 种就比不种强 。 目前藜麦毕竟还不是主粮还相对小众 , 其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正在提升 , 因此在种植上仍需要循序渐进 , 不能一拥而上 , 要有合理的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