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港交所28年“归队”往事( 三 )


刚接任行政总裁 , 周文耀就竭力推动恒生银行推出针对国内企业的股票指数 , 并在此基础上引入H股股指期货和期权 , 彻底打通了各种类型投资者投资H股股票的通道 。
2008年2月 , 在他的力主下 , 港交所推出“披露易”网站 , 两个月后进一步推出“CCASS网上股权披露服务” 。
这两个网站和系统的推出 , 彻底改变了原有发行数据不公开的原则 , 使得任何投资者都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所有与发件人有关的文件和相关公告 , 增加了各种上市公司股东资料以及结算系统的透明度 。
毫不夸张的说 , 在周文耀任期内 , 当下港交所线上披露信息的一切规则得以奠定 。 而正是建在这样公平公开规则之上的交易秩序 , 才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
在他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七年间 , 在港上市内地公司增长一倍 , IPO市场集资额近1.3万亿港元 。
到了2007-2008年 , H股+红筹架构企业曾一度主导香港股市 , 两者市值在香港全市场占比在2008年曾超过80% 。
在私下接受香港媒体采访的时候 , 周文耀曾经表示 , 自己非常清楚 , 香港股市应该从哪里获得增长的支持 ,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后盾 , 这句话在金融市场也成立” 。
因此 , 他被看做是港交所成立后第一个取得成功的总裁 , 而这也让他的继任者压力山大 。
C
2009年当时担任港交所非独立执行董事的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和前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 , 面试了一个前来应聘港交所行政总裁的内地人 。
他叫李小加 。
一见面史美伦就语气不善地质疑:“你有什么把握做好港交所总裁的工作?”
李小加的回答非常谨慎 , 他表示自己没有把握 , 只能尽全力做好 。
史美伦
也许是这样的谨慎打动了史美伦 , 也许是在国内证券行业从业经历的共鸣 , 让她在最终董事会投票时选择了李小加 。
2010年这个有着内地证券行业背景 , 并在国际投行界摔打近20年的资深投行管理者李小加 , 正式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 。
这打破了香港当地人担任港交所总裁的惯例 。
在李小加上任之时 , 很多媒体评论就指出 , 选择一个内地的投行精英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 , 港交所董事会的目的很明确 , 就是加大靠拢内地资本市场的速度 , 期望从内地超乎一切想象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 。
纵观李小加上任后10年的表现可以看出 , 他对这一点心知肚明 , 而且一直以此为目标去努力 。
继任总裁之后的李小加面临的第一个任务 , 就是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 。
与其他考虑利润过多的董事不同 , 李小加在整个交易的过程中 , 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收购派 。 因为在他看来 , 垄断全球近6成大宗矿石以及贱金属产品交易的伦敦金属交易所 , 其实是中国这一个巨大需求市场最有利的合作方 。
因此 , 自2011年9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宣布出售至框架协议的出台到2012年5月中旬 , 在李小加的坚持下 , 港交所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态度 , 提高出价到13.88亿英镑 , 战胜了包括芝加哥交易所在内的众多知名对手 。
同时 , 李小加还带领港交所一个收购小组 , 对LME的股东做了大量的工作 , 让他们认识到港交所的收购 , 带来的不是整合而是发展 。
最终 , 这个成立于1877年的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 , 如愿成为了港交所的全资子公司 。 而通过收购伦LME , 港交所实现了对大宗商品业务零的突破 , 到了2019年 , 这项收入已经达到13.96亿港币 , 在港交所年收入中的占比高达10.29% 。
伦敦金属交易所
这成为李小加为港交所开辟的第一宗财源 。
而为了给香港庞大的闲散投资资金找到一个新的去处 , 李小加在2012年的时候就启动了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直接投资谈判 。
为了更好的连接内地 , 配合中国内地开市时间 , 上任之初的2010年李小加便推动港交所的交易时间与内地接轨 , 分两阶段延长香港股市交易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