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一
通过种群遗传分析掌握大熊猫基因库的基本状况 , 弄清遗传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
第二
根据种群遗传分析的结果 , 有针对性地提出种群遗传管理目标 。
第三
根据种群遗传管理目标 , 提出详细的基因交流或者遗传配对方案 , 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1936年到1989年 , 随着圈养大熊猫繁殖数量增加 , 大熊猫谱系建立举步维艰 , 种群遗传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
“亲子鉴定”
Q3用什么方法验证“熊猫爸爸”的身份?
答案是
在微观世界里 , 我们只能观测到很小的一部分DNA片段 。 这些DNA片段 , 一旦被用作鉴定标准以后 , 就被称为亲子鉴定标记 , 想要准确寻找“熊猫爸爸” , 需要选择合适的标记 。
探究:大熊猫基因资源库如何建立?1996年
成都熊猫基地率先将第一代的DNA标记应用于大熊猫亲子鉴定 , 这就是“DNA指纹探针” 。
2001年
“大熊猫谱系研究实验室”成立 , 用“微卫星DNA”技术对圈养大熊猫做亲子鉴定 , 厘清了当时种群2/3个体的亲子关系 , 为建立准确的《大熊猫国际谱系》奠定了基础 。
2001年至2017年
通过大量实验、不断重复、去伪存真 , 成都熊猫基地先后为195只圈养大熊猫做了亲子鉴定 , 建立了“大熊猫微卫星数据库” 。
通过取得大熊猫基因数据进行整理、取舍、分析 , 建立系统的数据库 , 获得每一只圈养大熊猫的个体谱系档案 。 有了完善的大熊猫谱系数据库 , 大熊猫的种群遗传管理取得了巨大进步 。
基因资源库有大作用保护成果
进入21世纪以后 , 随着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 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 。
圈养大熊猫
截至2020年12月 , 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633只 , 遗传多样性水平参数维持在97.59%以上 , 已成为全球濒危动物遗传管理的优秀典范 。
野生大熊猫
目前 , 在野外工作的研究人员正在对野生大熊猫粪便中提取到的肠道脱落细胞DNA进行分析 , 探索建立野外大熊猫“遗传身份证”的方法 。
濒危动物
【科学家|人类为什么要建立大熊猫精子库人工受精熊猫?】2003年—2008年 , 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逐步建立 , 小熊猫、金丝猴等物种特异性的DNA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 促进濒危动物保护事业进步 。
- 彗星|史前人类的崛起之路
- 科学家|科学家预言:“未来人类将培育出所有人体器官。”
- 科学家|中国跨越式发展!“人造粮食”研发大获成功,有望解决粮食危机?
- 三星|流畅用三年,两千价位机型,为什么说这款最值得买?
- 亚马孙热带雨林|“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为什么是人类禁区?到底有多恐怖?
- 数字货币|为什么都抢着搞元宇宙?数字货币未来或会遍及全球,改变世界格局
- 科学家|宇宙中五个让人不能深思的问题,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 |又一项造福人类的研究问世!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减肥新途径:躺平就行
- 微生物|吸氧90天,年轻25岁?以色列科学家:不是一般的氧气
- 化石|传说中的“龙”或真实存在1:大量证据表明,人类早已发现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