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老字号只剩下“老”?

  “你为什么不想再去老字号?”周星女士在16年前就回答过这个问题 。

  2004年 , 刚大学毕业的山东女孩周星来北京旅游了半个月 , 王府井几乎是她打卡最多的一个地标 , 就为吃上一家慕名已久的狗不理包子店 。

  “真的费了老大劲” , 周星去了好几回 , 店里的招牌肉包都卖完了 。 那天她决定先尝下菜包 , 吃完却困惑:“完全不好吃啊 , 难道因为买得不对?”

  随后的几天里 , 周星每天都去得比头一天更早 , 终于买到了心心念念的肉包 。 两口包子下肚 , 周星确定 , “不是买得不对 , 而是他们家的包子根本就不好吃 。 ”从此就再没去过 。


【中国经济网】老字号只剩下“老”?

----【中国经济网】老字号只剩下“老”?//----

王府井狗不理餐厅资料图 , 现已更换招牌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如今 , 王府井狗不理包子店的报警风波已随着被撤去的招牌渐归平静 。 周星再想起这段往事 , 更多是感慨:老字号要如何留住像她一样离开的客人?

  “想起当时‘朝拜’的心情 , 觉得有些可笑”

  “狗不理包子的名头很响 , 小时候就知道他们是中华美食里的老字号 。 ”周星回想起自己当年想去吃的心情 , 认为更多是因为情结 。

  据记载 , 狗不理创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 , 现已是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餐饮品牌 。

  叶露也一样 , 起初是被狗不理的名气吸引 。 2017年8月 , 叶露还是一名在广东上学的大四学生 , 因做毕业调研来到天津 。 她去的是狗不理在天津的总店 , “当时已经在网上搜到了许多这里不好吃的评价 , 却还是忍不住和舍友来打卡 。 ”

  她印象深刻的是 , 走进店里时 , 有一条介绍狗不理包子文化的长廊 。 而四人坐下来 , 看到菜单上的价格后就有点想走了 。 “猪肉包子和什锦素包都是48元一笼 , 一笼8个 。 算下来 , 一个包子得6元 。 当时是学生 , 没什么钱 。 ”怀着“来都来了”的心态 , 她们几人凑钱吃了两笼 。


【中国经济网】老字号只剩下“老”?

----【中国经济网】老字号只剩下“老”?//----

叶露第一次吃的狗不理包子 受访者供图

  结果也很失望 。 叶露用三个词来形容吃完的感受 , 是“贵 , 配不上价格 , 不好吃” 。 她们费解 , 为什么这样的包子能卖上比普通包子贵的价格 , “总不能凭借老字号的名声去把价格提高吧?”在大众点评等用餐评价平台 , 不少人发出了像叶露一样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