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能否终结“原创乏力”( 二 )

当我们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聆听今天这些音乐类综艺里95后、00后所做的音乐 , 会发现在耀眼的偶像外表下 , 他们还同时拥有音乐方面的出众才华 , 两者不再只取其一 , 现当代 , 实力/偶像二元论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

从近期的爆款综艺里撷取几个例子来说 。

2018年《明日之子》第二季的总冠军蔡维泽 , 出生于1997年 , 生就一张“高级脸” 。 但在这偶像表象下 , 是他非常独特的音乐特性输出 。 且不提有各种赛制限制的比赛之中的表现 , 单看他参赛前在自组乐队中所进行的实践 , 音乐的特立独行就呼之欲出 。 乐队于蔡维泽夺冠后推出的专辑《夜长梦少》 , 以电音类型“寒潮”为主线 , 其上则满布了另类摇滚的浓烈心气 , 风格上以迷幻混搭爵士 , 而歌词则非常值得玩味 。 从音乐创作上来说 , 蔡维泽和“前浪”们认知中的“偶像”就有天壤之别 。

至于今年《明日之子》第四季 , 由于很顺应潮流地做成了“乐团季” , 事实上也就演进成了一个“偶像养成”和“音乐唱作”具有等高要求的节目形态 。 节目开播第一集的第一个热搜 , 是被一个表演民族乐器的19岁男孩拿下的 , 热搜词是“闫永强”和“唢呐”——上海音乐学院唢呐专业学生闫永强以唢呐演绎一首挪威电音音乐人的网红名曲《幽灵》而一战成名 。 唢呐音高极高 , 是一种极具主动攻击性的乐器 , 很难融入到一个乐团的合作中 。 为了唢呐的这个特性 , 闫永强在《明日之子》的舞台上不断地调适着团队配合度 , 组队经历三起三落 , 在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中 , 闫永强最终用唢呐完成了和乐队的磨合 , 所在乐团以第三名的成绩完成了《明日之子》之旅——无数“前浪”华语音乐人想要尝试流行摇滚的“民乐融合”而不得 , 一个00后在舞台上很自然地实现了 。

转过来看《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最亮眼的新晋乐队Mandarin 。 成员Chace、肖骏和安雨 , 齐刷刷爵士的底子 , 年纪轻轻却都拥有耀眼的履历 , 尤其是1998年出生的乐队主唱Chace , 目前是唯一一个登上过比利时Tomorrowland音乐节主舞台的中国DJ , 相当于被全球电子乐界盖戳认证 。 Mandarin的风格在英国摇滚乐队Radiohead式的英伦摇滚和时令的电子舞曲之间来回游走 , 无缝切换 , 配搭爵士节奏型和融合乐的吉他音墙等等实验元素 , 看似纷乱 , 整体输出却前卫又不失丰满 , 而之前主流乐坛几乎没有出现过如此技术成熟又有魅力的表达 。

相比起来 , 《我是唱作人》就更是有意识地主打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全新音乐表达 。 去年第一季除了成功展现“三小只”之一的王源的创作才能面向 , 钱正昊的出现更让人眼前一亮 。 这个当时只有18岁的上海小男孩 , 在“唱作人”的舞台上每周都带来一个全新风格的音乐展现 , 涵盖从特雷门琴到穆巴松 , 这种极佳的音乐创作状态 , 几乎完全没在过往的华语歌手身上出现过 。 你完全不能想见 , 这是一个从偶像养成类节目出道的艺人 。

类似的95后、00后在这些节目里如雨后春笋 , 每一个都怀揣着那些15年、20年甚至更早之前的受众和产业无法想象的音乐才华和表达能力 , 完全打破了实力与偶像之间的界限 , 更让类似“青黄不接”的论调显得守旧和过时 。 如果深入到今天音乐行业内部 , 上述那样的才华和能力几乎已是年轻人的常态 , 这也和以前音乐行业内由类似宋柯和李宗盛那样掌握行业话语权从而形成某种阶梯等级式的状况有天壤之别 。

社会进步与技术发展的红利:

偶像和实力兼具这样炼成

从产业角度说 , 今天的音乐行业基本已经无法独立存在 , 需要仰仗综艺节目等从外部输送所需养分 , 并成为了粉丝经济的下游产业 。 毋须讳言 , 粉丝经济一定是个“看脸的世界” , 有颜值才有流量 , 这是如今产业的“偶像”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