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睡鬼城的年轻人

:原题为_中国青年报|睡鬼城的年轻人。
睡鬼城的年轻人
那道门 , 他是从底下钻进去的 , 贴着地 , 两腿蹬直 , 碎石渣子硌红手臂 。
他是最后一个 , 门里已有好几个同伴 , 还有他刚刚塞进去的水、睡袋、帐篷、便携燃气炉、茶壶和食物 。
9月里一个酷热的下午 , 距离广州中心城区30多公里的花都区山前旅游大道只有零星的车辆驶过 。 没人注意到 , 有几个人潜入街边围墙后的世界 。 那里的景象十分魔幻 。 刺目的阳光穿过云层 , 照向草丛中锈迹斑斑的栏杆 。 不远处有几栋别墅 , 城堡造型 , 水泥外墙 , 窗口没玻璃 , 黑洞洞的 。 四周只有蝉鸣 , 没有人 , 到了晚上 , 这里漆黑一片 。 一个专门的地理学名词形容这样空置或废弃的城区——“鬼城” 。
在过去的5年里 , 以黄海清为首的“二打六”艺术家团队闯入全国30多个鬼城 , 喝茶、做饭、过夜……把日常生活移植到鬼城 , 又通过艺术展览把鬼城拉进都市人群的视野 。
睡完鬼城 , 他们回到现实世界经营各自的生活与艺术空间 。 最初的7名成员如今还剩下4人 , 忙着为10月下旬的鬼城主题展览准备新的作品 。
没有人忘记最初的口号:要睡到全中国没有鬼城为止 。
1
花都区的这处鬼城对来访者并不友好 。 黄海清每走一步 , 都不得不挥起长柄伞 , 拨开疯长的杂草 。
这里临近芙蓉嶂水库 , 散落着形态各异的别墅 , 大部分是初具雏形的水泥毛坯 , 有几栋刷着米黄色的漆 , 阳台装了罗马柱 。 还有几处未封顶的框架 , 承重柱的位置裸露着几束钢筋 , 戳向天空 。
登上高处 , 才勉强看清这片建筑群的全貌 。 根据楼盘广告的描述 , 这里占地340多亩 , 一共有166栋欧式别墅 , 每一栋都带有开敞的前庭、围合的后院和超大的地下室 。 那几片没有房子也没有高树的荒草地 , 应该是广告里的私家停机坪和高尔夫球场 。
“太浪费了!”黄海清5年前来过 , 也是这样感慨 。 当年“二打六”为了生火做饭垒起的砖块还在原地摞着 , 旁边一棵小树 , 当时半米多高 , 现在枝条伸进别墅二楼阳台 。
2015年秋天 , 收到南京艺术学院第三届“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展览”的邀请之后 , 黄海清、林超文、刘奎纬、潘学城、陈艺儿、黄秋霞、苇风这几个职业画家 , 决定以“二打六”团队的身份集体完成一个作品 。
在粤语里 , “二打六”是小喽啰、小角色的意思 。 他们常常用广东话把“艺术家”说成“艺术渣” , 定下这个名字也有一种自嘲的意味 , “就是一帮无足轻重的人 , 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 ”黄海清介绍 , 在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主流的广东画家圈子里 , 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他们挺边缘 , 作品不受重视 , 想法也不被认可 , “干脆就去瞎搞一番” 。
那几年 , 广州的物价和房价都在飞涨 , 原本4元就能吃一顿的快餐 , 过个年突然就涨到了10元 。 讨论方案时 , 鬼城这个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 那么多人买不起房子 , 却又有那么多房子烂尾或空置 , “既然有房没人睡 , 那我们就去睡一下吧” 。
虽然都是油画方向出身 , 对“二打六”这帮人来说 , 行为艺术和架上绘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 都是创作和表达 。 这一次 , 他们的画布是鬼城 。
南京的展览开幕当天 , “二打六”没有一个人在现场 。 他们身处南京禄口的一处鬼城 。 当时还没有直播平台 , 他们买来监控摄像头和信息卡 , 把活动影像实时投影到展厅的一面墙上 。
在一排排铁盒一样的烂尾楼前 , 他们生火 , 把水烧开 , 用砖头垫起小桌板 , 把广东人钟爱的茶具摆上去 。 鬼城里来了人间烟火 , 看上去是一幅怪诞的画 。 潘学城解释 , 这种对比和反差感正是他们想要呈现的 , “就让大家去思考 , 为什么在人住的房子前 , 人的存在却显得格格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