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刀锋千转,用心雕刻信仰的力量( 二 )


除此之外 , 藏民的淳朴也给刘凌峰留下了深刻印象 , 他说有一个小男孩因腹痛不止而痛苦地蹲在路边 , 他见其症状与自己以前的病状相似 , 便将自己带来的药递给他 , 小男孩没有丝毫犹豫地接过吞下 。 这种信任让刘凌峰感受到这里的善意与淳朴 , 在大多数地方 , 陌生人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戒备与警惕 , 这种不掺杂任何怀疑的信任已是少见 。
在这里 , 刘凌峰对自己所雕刻的佛教题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藏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文化 , 也想用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文化进行融合 , 期待能迈向更远方 。
百战归来 重新出发
刘凌峰从未间断过艺术创作和思考 , 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斩获更多比赛佳绩 。 2020年 , 上海工艺美院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 业界称之为“行业职业技能国赛” , 是行业内最高赛事 , 进入决赛的选手即是“万里挑一” 。 他获得全国第二名 , 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
“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轻工玉石雕刻师”“工艺品雕刻工(一级)”“国家高级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 这样的名头 , 常规思维着实不会与一位1992年出生的雕刻者联系起来 。 但这些了不起的荣誉 , 却是刘凌峰经历一场场实打实的雕刻比赛“硬战”而获得的 。
盛名之下 , 是高枕无忧地享受心态 , 还是放下荣誉重新学习的勇气 , 刘凌峰选择了后者 。 福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省 , 特别是福州寿山石雕刻技艺闻名于世 , 素有“天下石福州工”之美誉 。 春节休假期间 , 刘凌峰到福州走访体验时 , 惊叹于寿山石独步的技艺 , 得于机缘受引荐认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 。
“以前曾在报道中见过礼忠大师的作品 , 但是在作品前真真切切地欣赏过之后 , 脑海当中就忘不掉了 。 那些作品汲取了很多书画艺术中的元素 , 尤其是大写意画的精神 , 使作品显得大气磅礴、蕴意极深 , 自己在每一件作品当中都能看到一个故事 。 ”
相互了解创作及作品后 , 其师徒之缘似乎是天作之合 , 当场决定择日举办拜师礼 。 农历正月十七 , 陈礼忠大师召集业界重要人物 , 于福州镇海楼脚下 , 举办隆重的拜师典礼 。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 , 刘凌峰向陈礼忠大师献花、敬茶 , 行庄重而严肃的拜师礼 , 并向陈礼忠大师递呈“拜师帖” , 师父为其授刀 , 并向徒弟寄予了殷切期望 。 寿山石文化研究大家、著名学者方宗珪到场见证并在拜师帖上签字 , 活动由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余卫平院长主持 , 福州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高星发言祝贺 。
刘凌峰说 , 水晶形态多姿 , 有着奇异多变的内包物 , 形态各异的质地结构 , 寿山石雕刻当中有“依石造型 , 取巧而雕”的说法 , 这在水晶雕刻中也同样受用 , 运用这些雕刻手法 , 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水晶毛料的价值 , 体现水晶的美 , 使稀缺的水晶资源得到充分运用 。 他将追随师父 , 认真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 , 汲取其文化、技艺精髓 , 融入水晶创作中 。 他也将会把水晶原料带到福州与师父共同研究 , 希望能够与师父联手创作出一批融合水晶特性和寿山石雕技法的代表作品 , 推动自己的艺术更上一层楼 。
精微的雕刻工艺极其纷繁复杂 , 一刀一划看似简单却需要匠心独具 。 从一个木雕雕刻师成为一个水晶雕刻师 , 刘凌峰的作品见证了他一路的成长 。 他相信人们的信仰 , 相信艺术需要积淀 , 并为这种虔诚深深感动着 。 或许于他而言 , 雕刻也是他热切追逐着的信仰 。
刘凌峰 , 1992年出生 ,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人 , 先后师从于民间艺人李建彬、国家级技师柯加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 。 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轻工玉石雕刻师、工艺品一级雕刻工、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文物鉴定评估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

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国玉石雕刻比赛“陆子冈杯”最佳工艺奖(最高奖项)、金奖、银奖 , 多次获得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最佳工艺奖、金奖、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