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国学|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看儒家大师孟子与告子的最强辩论( 二 )


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 , 必子之言夫!”
告子说:“人性好比是柳树 , 义好比是杯盘;把人的本性纳于仁义 , 就好比是用柳树制成杯盘 。 ”
孟子说:“你是顺着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呢?还是伤
害它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假如说要伤害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 , 那么你也会伤害人的本性来使人具有仁义吗?带领天
下人来损害仁义的 , 必定是你这种言论 。 ”
告子这次观点很新颖 。 他打比方说 , 杞柳是原材料 , 杯子是制成品 , 人性好比是杞柳 , 而仁义礼智就像杯子 , 这需要一个人为加工的过程 , 而孟子的以仁义为人性的观点 , 相当于直接把原材料看成了制成品 。 这难不倒孟子 , 孟子反问告子:是顺着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 , 还是伤害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呢?这是一个“二难”的问题 。 也就是说 , 告子必须要回答 , 仁义是人性自然发展的结果 , 还是对人性的破坏和摧残呢?假如告子说顺着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 , 那就相当于承认人的本性是善的;假如告子说伤害杞柳的本性才能制成杯子 , 那就相当于要推行仁义 , 就必须伤害天下人的本性 , 这样告子必须承担摧残天下人本性的罪名 。 告子一听 , 原来自己罪孽深重啊 , 算了吧 。 告子又输了一城 。
与告子的决战
孟子与告子的最后一场辩论 , 堪称经典 。 告子和孟子就仁义到底是内在于心还是外于心的问题 , 展开了激辩 。 因为这是他们观点的核心部分 。 如果仁义是内于心 , 那么证明孟子的性善论是正确的;如果仁义是外于心 , 那就说明告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 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战争 , 所以 , 论辩双方各自放出大招 , 以辩倒对方 。
好玩的国学|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看儒家大师孟子与告子的最强辩论
文章图片
告子曰:“食色 , 性也 。 仁 , 内也 , 非外也;义 , 外也 , 非内也 。 ”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 , 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 ,
从其白于外也 , 故谓之外也 。 ”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 , 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 , 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
乎?”
曰:“吾弟则爱之 , 秦人之弟则不爱也 , 是以我为悦者也 , 故谓之内 。 长楚人之长 , 亦长吾之长 , 是以长为悦者也 ,
故谓之外也 。 ”
曰:“嗜秦人之炙 , 无以异于嗜吾炙 。 夫物则亦有然者也 , 然则嗜炙亦有外与?”
告子说:“饮食男女 , 这是本性 。 仁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 , 义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 ”
孟子说:“什么叫仁是内在 , 义是外在呢?”
告子说:“他年纪大我就尊敬他 , 恭敬之心不是我所预有;正好比外物是白的 , 我便认为它是白的 , 这是因为外物的白被我认识的缘故 , 所以说是外在的东西 。 ”
孟子说:“白马的白和白人的白或许没有不同 , 但不知对老马的怜悯心和对老人的恭敬心 , 有没有不同?而且 , 所谓义 , 是在于老者呢 , 还是在于恭敬老者的人呢?”
告子说:“是我弟弟就爱他 , 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 , 这是因为我自己喜爱的缘故才这样 , 所以说仁是内在的东西;恭敬楚国的老者 , 也恭敬我自己的老者 , 是因为外在的老者的缘故才这样 , 所以说义是外在的东西 。 ”
孟子说:“喜欢吃秦国人的烤肉 , 和喜欢吃自己的烤肉无所不同 , 各种事物也有这样的情形 。 那么 , 难道喜欢吃烤肉的心也是外在的东西吗?”
这次告子先做了个妥协 , 他承认人类相亲相爱的“仁”是内在的 , 但他认为“义”是外在的 , 这就相当于承认孟子的一半的观点 。 告子认为 , 只要驳倒了孟子的义也是内在的观点 , 他就算赢 。 告子运用了生活经验中的事实判断来论述 , 我尊敬年长的人 , 是因为他年长;我看到白色的东西 , 是因为那个东西是白色的 。 言外之意是人类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 , 与人的主观认识无关 , 人总不可能睁眼说瞎话把白的东西说成黑的吧 。 告子这是基于事实判断和生活经验 , 听起来很雄辩的样子 。 但是孟子比他更“狡猾” , 这一次孟子不和告子谈事实判断和生活经验 , 孟子从人类的价值判断的角度去怼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