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轻人的野生快乐,到底有多野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生活方式研究院,作者颖宝
年轻人的 N 种快乐源泉,总结下来就4个字:野生怪梗 。
狂野不羁的、不符合常理的、玩梗的,但凡具备这其中一种特质的图文内容,都能在网络世界里"横着走",比如复古与未来元素相生相克的"赛博朋克"、画面凌乱不堪但看上去挺刺激的故障艺术、明知是存心膈应却让人看得很爽的"没品图" 。
文化|年轻人的野生快乐,到底有多野
文章图片
"没品图"是典型的互联网"野生品",诞生、传播与发展,都通过网友的双手完成 。/新浪微博@没品图
这是"野生怪梗"的字面意思,而内层含义,则流露出高深莫测的气息——
野生的文化 。
野生表情包、野生台词、野生人设、野生歌单、野生艺术品……近年来,似乎一切有"野生"前缀的事物,都被年轻人天天挂在嘴边,并跻身造梗第一梯队之中 。
看到这里,你估计早就一脸问号:
"这都哪儿跟哪儿?‘野生’咋就跟文化挨上边了?"
文化|年轻人的野生快乐,到底有多野
文章图片
你有所不知的野生图鉴
野生,是人工栽培的对立面;野生文化,也就是由网友们自行挖掘或创作、未经官方干涉与推广的小众文化 。
所谓"洁白无瑕的墙看多了,偶尔遇到一面斑驳掉漆的,都觉得是艺术",尤其当自己是这面墙的第一发现者,快乐指数更是噌噌噌地往上涨——
咱们就是这么欠,明明工整的事物更养眼,偏"嫌弃"它是流水线下的产物 。那些在意外中发现的事物,虽不完美,却因为是"野生的"而觉得倍儿高级 。
基于对高级感的迷恋,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野生文化大军",并流到不同门派中 。
文化|年轻人的野生快乐,到底有多野
文章图片
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野生系列" 。/网易云音乐截图
有一种野生门派,意在挖掘遗珠 。
世间所有事物,无论是超出正常逻辑的,还是外形稀奇古怪的,总会有美好的一面,但它们却因不符合大众审美,而被遗弃在角落蒙尘 。
豆瓣小组"野生艺术家"就是一个拭去灰尘的地方 。
在这里,组员可以尽情地发布疯狂、前卫甚至高能的艺术品,不必担心受到"你的爱好怎么这么奇怪"等质疑,因为组内总有更"奇怪"的人——
有人认为日本前卫艺术家 Atsuko Tanaka 将大量灯泡、电线等工业用品捆绑在身上的行为,是在"用作品打破稳定的美丽",并罗列出皆如"将彩色线条和圆圈无规律相连的蜡笔画"等这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以此论证自己的观点;
文化|年轻人的野生快乐,到底有多野
文章图片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你又会如何理解这些前卫艺术呢?/左:Atsuko Tanaka 的灯泡行为艺术;右:Atsuko Tanaka 的无规律蜡笔画
有人坚信"暴力是美学的一种",并持续更新内含暴力血腥场面的中世纪油画;
有人觉得活着就是身体消失的过程,并以出自法国雕塑家 Bruno Catalano 之手的"残缺旅人雕像",作为这种想法的承载物 。
"我看到了生命流逝的痕迹 。"/残缺的旅人雕像作品,法国雕塑家 Bruno Catalano
也有一种野生门派,意在修改主流文化中不合个人口味的内容 。
主流文化面向社会全体,宗旨是让男女老少、七大姑八大姨都看得舒心 。但各方面都不让人讨厌,也意味着各方面难以讨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