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国第九、中部第一!“安徽板块”如何再进阶?


上市公司被视作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 近年来 , 皖企上市“量”“质”双提升 。
上市皖企 , 正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
眼下 , 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安徽“热词” 。 证券交易所里绵长悠扬的开市锣声 , 是资本进阶的最好回响 。 截至8月底 , 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37家 , 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
作为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 9月 28日 , “2021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合肥举行 。“全国公司制企业有4300多万家 , 上市公司只有4300多家 , 可谓万里挑一 , 万里挑一的上市公司一定要是优等生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会长宋志平在会上表示 ,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只有30年时间 , 但上市公司占到\"半壁江山\" , 是中国经济发展支柱力量 。 近年来 ,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非常快 , 成就显著 , 未来五年 , 安徽的资本市场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
“十四五”时期 , 是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 , 乘势而上打造“三地一区”的关键时期 , 安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资本的助力、金融的支持 。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劲松表示 , 去年以来 , 安徽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 , 企业上市数量实现快速突破 。 目前 , 安徽已基本形成了“通过一批、待发一批、上市一批”的企业上市新局面 , 资本市场“安徽板块”正在做大做强 。
回顾2020年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年初A股首次公开募股数量明显下滑 , 但安徽抢抓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改革机遇 , 持续加大上市挂牌政策扶持力度 , 辖区内IPO呈现爆发式增长 , 全年新增20家上市公司 , 创历史之最 。 再回顾2010年以来 , 安徽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2010年为8家 , 2011年为11家 , 2012年为1家 , 2013年为0家 , 2014年为3家 , 2015年为8家 , 2016年为5家 , 2017年为9家 , 2018年和2019年皆为3家 。
上市公司是企业的优秀代表 , 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 , 从市值规模看 , 2020年安徽央企和国企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13万亿元 , 占比为47.21%;民企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75万亿元 , 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 占比达50.41% , 较去年40%上升明显 。 吴劲松解读认为 , 这组数据说明安徽民营上市公司实力不断增强 , 与国有上市公司呈现出比翼齐飞、各领风骚的良好发展势头 。
“量质”双提升 , 但放大坐标看仍存差距
如果说上市企业数量考量着一座城市资本市场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 那么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图鉴” 。
上市皖企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 , 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 , 从产业结构看 , 上市公司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 截至去年年底 , 安徽上市公司第二产业比重高达74.6% , 第三产业占比23.8% 。
“去年 , 安徽新增上市公司20家 , 其中 , 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8家 , 居全国第7位;新增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4家 , 居全国第4位 。”吴劲松说 , 从板块分布看 , 在A股市场上 , 去年安徽资本市场呈现“金字塔”结构 , 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 其中 , 主板96家 , 科创板8家 , 创业板22家 。 安徽新增 “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 , 达294家 。 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2029家 , 达7320家 。
同时 , 《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安徽A股上市公司市值超1.93万亿元 , 在全国排名保持第10位 , 在中部地区继续保持第1位 。 但放大坐标来看 , 不得不承认与沪浙苏相比差距很大 , 安徽A股上市公司市值分别相当于上海的25.34% 、 浙 江 的 28.93%和 江 苏 的31.04% 。
再从区域板块来看 , 资本市场“安徽板块”多极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加快构建 。 其中 , 合肥都市圈A股上市公司数量58家 ,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79家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09家 ,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13家 , 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6家 ,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46家 。 但区域间差距仍然明显 , 合肥上市公司数量最多 , 省会城市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 皖北整体上市公司数量偏少 。 从投融资水平来看 , 截至2020年底 , 安徽上市公司投融资总额为1.36万亿元 , 增速分别为15.09%、10.16% 。 直接融资比重为40.19% , 上市公司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手段 , 直接融资对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作用有待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