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5年前制定的目标完成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如期“交卷”( 二 )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也是一类新型研发机构 , 以企业法人运作为主要方式 , 以提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服务为主要功能 , 以培育和孵化创新企业、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 。 目前 , 全市建成和培育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20家 。 截至今年上半年 , 功能型平台已集聚创新人才2000余名 , 服务用户和产学研合作单位超过2000家 , 在孵企业和团队200余个 , 有力支撑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上观新闻 5年前制定的目标完成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如期“交卷”
文章图片
上海机器人功能型平台开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
“三部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年来 , 上海的科创环境吸引力、资源配置力也在不断提升 。 浦东张江科学城、临港智能制造承载区、杨浦创新创业示范区、嘉定新兴产业示范区、G60松江区域创新承载区……很多区域的发展各具特色 , 逐渐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版图上的一块块高地 。 区域科创环境的不断改善 ,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这里追逐梦想 。 据统计 , 全市现有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超过500家 , 其中90%以上由社会力量兴办;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3个 , 依托民营企业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超过150个 , 杨浦、徐汇、复旦、上海交大、上科大、宝武、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等7个区域或单位获批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
在双创热潮的带动下 , 一大批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走上了创业道路 。 上海交大教授顾力栩就是其中一位 。 2016年5月 , 他在闵行校区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立了精劢医疗公司 , 带领团队研发医疗机器人 。 今年7月 , 公司研发的胸腹腔介入手术导航及机器人系统完成了多中心临床研究 。 “这几年 , 我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实施了‘阳光工程’ , 有组织地扶持师生创业 。 大学老师创业再也不是‘灰色地带’ 。 ”顾力栩说 。
上观新闻 5年前制定的目标完成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如期“交卷”
文章图片
顾力栩带领团队研发胸腹腔介入手术导航及机器人系统
“阳光工程”的背后 , 是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初步形成 。 “十三五”期间 , 上海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三部曲” , 从法规、政策层面保障科技成果顺畅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上观新闻 5年前制定的目标完成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如期“交卷”】在上海科改“25条”的指引下 , 上海还在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 试点科技创新券用于成果转化 , 培育壮大技术转移服务中介机构及其人才队伍 。 2019年 , 本市开展技术转移服务的市场化机构有117家 , 从业人员近3000人 , 促成技术成果转移1851项 , 交易总额达24.14亿元 。
栏目主编:黄海华文字编辑:俞陶然题图来源:海沙尔摄
来源:作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