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5年前制定的目标完成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如期“交卷”

上海市委、市政府2015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 , 到2020年 , 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 。 5年后的今天 , 上海已完成这一目标 , 如期“交卷” 。 市科委负责人表示 , “十三五”期间 , 上海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 实现了原始创新力、产业引领力、环境吸引力、资源配置力的有效提升 。
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20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 , 上海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五 , 较2016年上升3位 。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则显示 , 上海在全球科创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2 , 较去年上升4位 。 国内外的这两份榜单 , 都反映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
系统布局强化科创策源功能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 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 。 如何强化这一功能?5年来 , 上海相关部门进行了系统布局 。
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初具规模 。 硬X射线、软X射线装置正在加快建设 , 将与上海光源、活细胞成像、神光、超强超短激光等设施一起 , 初步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 。 “3年前 , 我们实现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 , 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主放大器系统负责人於亮红说 , “未来科技的竞争离不开大科学设施的竞争 , 我们一定会把手中的这个装置用好 , 力争为我国科技创新做出重大贡献 。 ”
如今 , 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4个 , 数量和投资总额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上观新闻 5年前制定的目标完成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如期“交卷”
文章图片
上海光源内部设施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高科技领域 。 这三大领域的“上海方案”已由国务院批准实施 , 在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 在集成电路领域 , 市科委等部门已完成制造装备、材料及零部件、核心芯片器件以及相关新工艺新方法的系统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 , “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 , 正在开展基础理论、新型算法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和布局;在生物医药领域 , 随着“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尼拉帕利胶囊、可利霉素片等一批新药 , 以及全景PET/CT、肿瘤电场治疗产品等高端医疗器械的获批上市 , “上海制造”为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
众多新型研发机构在沪诞生
徐汇区西岸 , 上海人工智能的一块高地 。 近日 , 上海期智研究院入驻西岸智塔 。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感慨:申城人杰地灵 , 短短数月 , 研究院就实现了从理念设想到落地入驻 , 人才团队也初具规模 , 已汇聚4位两院院士、20多位科学家和多所高校的青年人才 。 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 , 期智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高校及科研机构 , 瞄准人工智能、现代密码学、高性能计算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人工智能、物理器件与计算、生物智能等6个方向开展前沿研究 。
“十三五”期间 , 数十家代表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沪成立:李政道研究所、脑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科学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朱光亚战略研究院……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今年1月表决通过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规定 , 本市支持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机制现代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 按照有关规定 , 新型研发机构可以直接申请登记并适当放宽国有资产份额的比例要求;可以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审、人才培养等方面适用科研事业单位相关政策;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员工持股等方式 , 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